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超声对子宫肌瘤分型及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

超声对子宫肌瘤分型及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分型的诊断及其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确诊为0型26例、Ⅰ型35例、Ⅱ型25例;对所有患者行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和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检查,并予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在电切术中使用超声监视为超声监视组(n=46),未使用者为无超声监视组(n=40),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8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总检出率为81.40%(70/86);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检查的总检出率为94.18%(81/86),两种方法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3,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0型、Ⅰ型、Ⅱ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508、0.842,分别低于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诊断的0.950、0.517、0.940。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0型、Ⅰ型、Ⅱ型的灵敏度(76.90%、94.30%、80.00%)和特异度(90.00%、45.10%、91.80%)均低于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诊断的灵敏度(92.30%、100.00%、92.00%)和特异度(98.30%、49.00%、96.70%)。在0型、Ⅰ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超声监视组的手术治疗时间(t值分别为15.464、18.263、15.468)、术中出血量(t值分别为36.745、23.895、19.104)、并发症发生率(Fisher检验P值分别为0.039、0.030、0.015)均显著低于无超声监视组(P<0.05)。在0型、Ⅰ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超声监视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无超声监视组(Fisher检验P值分别为0.015、0.039),而在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超声监视组复发率与无超声监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96)。结论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与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相比,后者检出率更高,且在其监视引导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