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全球1.5℃和2.0℃升温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全球1.5℃和2.0℃升温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

采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气候模式,确定全球升温1.5℃和2.0℃出现的时间,并结合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模拟小麦的产量,最终选取4套数据对比研究中国小麦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了不同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温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分别升高1.17℃和1.81℃.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春麦区升温幅度大于冬麦区升温幅度.春麦区中新疆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大,西北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小;冬麦区中温度变化最大和最小的麦区分别为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2)在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降水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分别增加9.1%和11.3%.从各麦区来看,两种升温情景下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略大于冬麦区的增加幅度.所有麦区中只有新疆春麦区降水低于历史时段降水.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最大的麦区为北部春麦区.冬麦区中降水增加较大的麦区为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降水增加较小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3)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小麦单产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平均减产分别为5.2% 和4.6%,两种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全球升温大背景下我国春小麦主要呈现增产趋势,冬小麦主要呈现减产趋势.减产幅度较大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青藏春麦区,增产幅度最大的麦区为西北春麦区.从各麦区产量减产面积比例上看,我国各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趋势为从北向南由多变少再变多,其中华南冬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最小.

著录项

  • 来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年第6期|573-582|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IMMYT), Texcoco 5623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全球1.5℃和2.0℃升温; 中国小麦; 产量; 温度; 降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