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综合临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减少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心内科,发病在24 h内的27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治疗终点分为死亡组(32例)和好转组(232例),通过比较两组间基础和临床资料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各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对AMI患者死亡的影响。结果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发现两组间患者年龄[(65.21±13.55)岁与(76.41±10.19)]、血肌酐水平(SCr)[(100.23±65.99)μmol/L与(139.22±92.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余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临床资料比较发现两组间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14.7%与31.3%)、前降支病变率(50.4%与81.3%)、回旋支病变率(48.7%与68.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5.92±4.41)mg/L与(10.82±2.29)mg/L]、脑钠肽(BNP)水平[(844.89±1 108.41)ng/L与(1 210.57±984.44)ng/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7.99±140.45)U/L与(161.86±214.7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8,95% CI:1.014~1.118,P=0.015)、住院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OR=1.636,95% CI:1.151~3.041,P=0.024)、前降支病变(OR=1.428,95% CI:1.143~2.437,P=0.018)、hs-CRP(OR=1.352,95% CI:1.137~1.607,P=0.001)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住院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病变及高水平hs-CRP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其死亡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