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科学》 >江南造山带乌石垄岩体的成因研究及成矿意义

江南造山带乌石垄岩体的成因研究及成矿意义

         

摘要

乌石垄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东北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矿岩体。地质特征表明乌石垄岩体沿太平复式向斜轴部侵入,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次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年龄在148.9±2.0 Ma~148.0±2.5 Ma之间,显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燕山早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类岩石均属高钾钙碱性和过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具有高SiO2(>65%),高Sr/Y比值(样品平均值>21.7)和(La/Yb)N(样品均值>15.33),高Al_(2)O_(3)(均值>15%),低MgO(<1.86%),低Yb(<2.50×10^(-6))和Y(<23×10^(-6)),低Sr(292.38×10^(-6)~424.60×10^(-6))含量,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而二长花岗岩具有较低Al_(2)O_(3)(<13.5%),低Yb(1.29×10^(-6)~2.42×10^(-6)),低Sr(30.99×10^(-6)~44.10×10^(⁃6)),而高Y(10.42×10^(-6)~129.75×10^(-6)),低Sr/Y比值(0.34~2.97),低(La/Yb)N(3.32~7.41)等特征,故其不是埃达克岩。花岗闪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呈一致的右倾型,具微弱的Eu负异常,Ba总体弱亏损,P、Nb、Sr、Ti表现出较强亏损;二长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呈较平坦的海鸥型,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Ba、Nb、P、Sr、Ti表现出更显著的亏损。主体岩性为Ⅰ型花岗岩,次为A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浆源自壳幔混源,形成于陆内造山期后的挤压向拉张转换构造背景中;二长花岗岩岩浆主要来自壳源,形成于持续拉张构造背景中。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