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短时受精不同脱颗粒细胞方式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短时受精不同脱颗粒细胞方式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几种短时受精脱颗粒细胞方式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1个IVF-ET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18小时脱颗粒细胞组(A组)94个周期、短时受精后5h脱颗粒细胞组(B组)95个周期和短时受精5h后部分(1/3-1/2)脱颗粒细胞组(C组)72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后即刻剥除部分卵子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在确保受精的情况下剩余卵母细胞保留自体卵周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提高常规IVF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常规IVF总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