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意识形态与后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与后马克思主义

         

摘要

本文追溯了对抗和异质性概念在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生成过程,认为它们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所展示的客观性与阶级对抗之间的紧张关系的不满。而对话语修辞学与对抗关系的表征问题的探讨使我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空的能指(empty signifier)"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表现为一种拥有共同核心的概念,而是表现为给予根本的偶然性特征一个统一的名称。因此,政治(the political)被理解为偶然接合(articulation)的领域,并且,仅仅在它是多元诉求的节点式再聚合的意义上,它才是大众的。意识形态是表征性的、隐喻性的、不稳定的闭合,这种闭合仅限于把意义暂时稳定在特殊的语境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