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经济地理》 >中国现存古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现存古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中国现存1195座古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古楼的发展变迁经历了起源、成长、成熟和繁荣四个阶段。②现存古楼的数量在元朝之前波动相对平稳,呈"M"型分布特征,元朝之后波动幅度较大,呈"∧"型分布特征;总体以清朝分布最多,约占52.47%。③在空间上现存古楼为集聚型分布,且差异显著,呈"条带状与团块状并存"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河流汇集以及地势低缓的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层次明显,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大致呈现"东密—西疏"的格局特征;其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全国区域上表现出明显的"团块状"分布特征,总体为"东南热,西北冷"。④类型上,宗教文化类分布在文化历史悠久地区,军事防御类分布在重要关隘以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观景类分布在河流湖泊多的地区,商业娱乐类分布在中原地区,报时警示类则多分布在华北华南地区。⑤建筑材料上,以砖木古楼分布最多,其空间分布与材料本身的取材和性能关联性很强。⑥具有文保级别的古楼主要以中原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川滇地区为核心地区。⑦相关分析得出,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发展基础、人力资源条件、旅游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导向是影响中国现存古楼分布的主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