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再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程性特征——从与《巴黎笔记》的文本关系出发

再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程性特征——从与《巴黎笔记》的文本关系出发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青年马克思最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自问世近90年来引发了广泛的争论。面向唯物史观的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文本和逻辑上的过程性特征日益凸显。对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过程的分析,离不开对《巴黎笔记》的梳理。围绕二者的写作关系,尽管在很多文献和历史细节上尚未形成定论,但是三个笔记本之间存在理论主题和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一点已成为学界共识。基于思想史和文本的考察,可以发现,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更贴近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哲学主题;在国民经济学研究的推进中,马克思进一步理解了工业和劳动的历史本质,并开始意识到黑格尔辩证法异化规定内的积极环节;以需要的讨论为枢纽,政治经济学研究、共产主义讨论、黑格尔辩证法批判,共同蕴含着人本主义异化批判的理论超越和新世界观的发源。在青年马克思文本群的意义上,关注并把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及其方法本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