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胃癌树突状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胃癌树突状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胃原发癌35例及其中淋巴转移癌23例组织中S-100^+DCs的密度,同法检测35例胃原发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随着胃癌浸润程度的增加,间质S-100^+DCs密度的下降,浆膜浸润的胃癌S-100^+DCs密度显著下降,S-100^+DCs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23);有淋巴转移胃癌S-100^+DCs密度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者,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胃癌转移的淋巴结.随着胃癌转移程度的增加,S-100^+DCs密度显著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923,P<0.01);VEGF阳性表达的胃癌S-100^+DCs密度明显低于VEGF阴性表达的胃癌(P=0.157),两者呈负相关(r=-0.128,P=0.464),但均无统计学意义;S-100^+DCs低密度胃癌的MVD显著高于S-100^+DCs高密度胃癌(P=0.013);高MVD胃癌S-100^+DCs密度明显低于低MVD胃癌,胃癌MVD与S-100^+DCs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 -0.322,P=0.059).结论:胃癌组织的S-100^+DCs浸润程度与胃癌侵袭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胃癌DCs浸润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活力密切相关,胃癌细胞释放的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可能是肿瘤源性免疫逃逸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