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外能源》 >低孔低渗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

低孔低渗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

         

摘要

对于低孔、低渗的扶杨油层,次生孔隙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渗流条件,提高单井自然产能,使难采储量动用潜力大大提高。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机酸和碳酸的溶蚀作用,大气水淋滤作用,地层有较高含量的可淋滤矿物,超压、断层活动促使溶解介质从产地向溶解层作较大范围的高速流动。同时,指出了长期继承性发育构造的隆起,集中分布的T2断层,与断层结合较好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有利于次生孔隙的连片发育。对大庆长垣西部地区次生孔隙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齐家北油田、龙23区块为次生孔隙有利发育区,他拉哈地区为次生孔隙较有利发育区,其他酸性流体浓度较高的区块需进一步落实;在密井网条件下,可依据各井区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发育情况及碳酸盐含量的多少预测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