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理学报》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松果体中Clock基因转录的昼夜节律性及不同光反应性(英文)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松果体中Clock基因转录的昼夜节律性及不同光反应性(英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12 hour- light:12 hour-dark cycle,LD)光制下分别被饲养8周(n=36)和4周(n=36)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 h采集一组SCN和PG组织(n=6),提取总RNA,用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ircadian times,CT or zeitgeber times,ZT)各样品中Clock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转录变化。结果如下:(1)SCN中Clock基因mRNA的转录在DD光制下呈现昼低夜高节律性振荡变化(P<0.05),PG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显示相似的内源性节律外观,即峰值出现于主观夜晚(SCN为CT15,PG为CT18),谷值位于主观白天(SCN为CT3,PG为CT6)(P>0.05)。(2) LD光制下SCN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但与其DD光制下节律外观相比,呈现反时相符律变化(P<0.05),且其表达的振幅及峰值的mRNA水平均增加(P<0.05),而PG中Clock基因在LD光制下转录的相应节律参数变化却恰恰相反(P<0.05)。(3)在LD光制下,光照使PG中Clock基因转录的节律外观反时相于SCN(P<0.05),即在SCN和PG的峰值分别出现于光照期ZT10和黑暗期ZT17,谷值分别位于黑暗期ZT22和光照期ZT5。结果表明,Clock基因的昼夜转录在SCN和PG中存在同步的内源性节律本质,而光导引在这两个中枢核团调节Clock基因昼夜节律性转录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