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会科学动态》 >1910—1950年代中国“古典文学”概念的变迁与重铸

1910—1950年代中国“古典文学”概念的变迁与重铸

         

摘要

今日广泛使用的“古典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1910—1950年代之间发生了显著的迁移。“古典”原指古代的典籍与制度,在近代以日本为中介引入西方概念的过程中,与Classic等外来概念逐渐交叠,引申出泛指各民族历史上优秀作品的意义。五四新文学者既沿用了传统用法,将古典文学限定为文辞繁琐、堆垛典故的特殊类型,同时又比照西方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将中国古典文学置入必将被淘汰的进化序列之中。1930年代初受苏联学习古典遗产热潮的影响,中国文学界就接受文学遗产问题曾展开激烈论争。在左翼、国民党、自由主义、日伪等多方势力的参与下,古典文学中隐含的政治观念与阶级立场问题凸显出来。30年代末40年代初,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民族形式”大讨论,古典文学从“人民性”的角度被重新加以确认。建国后,“古典文学”概念逐渐摆脱其负面意涵,成为经过选择的、能够为社会主义中国所容纳的古代文学遗产的概称,但由于古典文学本身的复杂性,政治属性与艺术价值之间的颉颃仍在继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