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摘要

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梗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杂种后代,不同世代间总体趋势为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其性状间相关性减弱.在亲本及其杂种后代间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均呈较高的(≥0.370)极显著(n=236,R0.01=0.181)相关.②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等耐冷性状在亲本强弱耐冷系统群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亲本耐冷性强的材料秆和穗较长、穗粒数较多,同一性状变异程度减小.但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这些性状的平均值逐渐趋同于轮回亲本,差异减小.③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亲本和F5的差异较大,而BC2F4、BC2F3和BC3F2的差异较小,且趋同于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在BC3F1即可获得耐冷性状表现良好的材料.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2008年第6期|2346-2351|共6页
  • 作者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嵩明县阿子营乡农科站,云南,嵩明,651711;

    嵩明县阿子营乡农科站,云南,嵩明,65171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粳稻;
  •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孕穗期耐冷性; 苗期耐冷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