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基于fMRI对视觉反馈平衡仪联合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机制

基于fMRI对视觉反馈平衡仪联合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机制

         

摘要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仪联合腕踝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康复科住院的90例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平衡组和联合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脑卒中康复训练,平衡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联合组在平衡组的基础上增加踝关节的围刺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时测定3组患者平衡指标并进行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检查,比较3组患者平衡参数、各脑区[感觉运动区(SMC区)、辅助运动区(SMA区)、主运动区(M1区)、小脑]的比率低频振幅(fALFF)和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治疗后2周和4周时,3组患者轨迹长、左右偏离、外周面积和矩形面积等重心转移轨迹参数,X轴重心转移距离均值(Mean-X)、Y轴重心转移距离均值(Mean-Y)、X轴重心转移距离最大值(Max-X)、Y轴重心转移距离最大值(Max-Y)、重心转移距离(LSKG)、重心转移面积(SSKG)、重心转移面积比(LFS)等重心转移距离参数以及体质量分布系数(WDI)和稳定性系数(SI)均显著降低,单位面积轨迹长均显著增加(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周和4周时的轨迹长、左右偏离、外周面积和矩形面积等重心轨迹参数,Mean-X、Mean-Y、Max-X、Max-Y、LSKG、SSKG、LFS等重心转移距离参数以及WDI和SI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和平衡组,单位面积轨迹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平衡组(P<0.05)。经过治疗,3组患者SMC区、M1区、SMA区和小脑等fALFF以及患侧皮质脊髓束FA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2周和4周时SMC区、M1区、SMA区和小脑等fALFF以及患侧皮质脊髓束F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平衡组,平衡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反馈平衡仪联合腕踝针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平衡功能,这与脑卒中后神经可塑和运动功能重组有关,可将fALFF和FA作为平衡障碍康复指标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