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美国对莱茵兰的占领研究(1918—1923)

美国对莱茵兰的占领研究(1918—1923)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随同协约国集团参与了对德国莱茵兰的分区占领。美国威尔逊政府在战前及战争期间,并没有出兵莱茵兰的意图,但迫于法国的压力,美军被迫充当了"不情愿的占领者"。1918年12月,美军随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军队进驻莱茵兰。美国占领区以科布伦茨为首府,由美国军政府管制。1920年,莱茵兰高级委员会取代军政府,继续管理占领区。美国占领者在莱茵兰实行了维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政策。1923年1月,鲁尔危机爆发,美军全部撤离莱茵兰。美国参与莱茵兰占领的历程到此结束。从微观视野看,美国的占领成功地维持了美占区的基本稳定;从宏观视野看,协约国出兵莱茵兰,不但无助于解决德国问题,反而加剧了欧洲大陆的不稳定。由于协约国在处理莱茵兰问题上的整体决策失败,美国在美占区取得的局部成功,没有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局势和国际安全格局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