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历史教学问题》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摘要

马相伯等人在建立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的时候,曾经把拉丁文作为第一外语,此在《震旦学院章程》(1902年)中有明文记载,也是"戊戌"一代维新人士如梁启超、麦孟华、汪康年、蔡元培、张元济的理想,惟于清末各新式学堂的外语教学中属于特例。英文、法文,抑或日文、德文的教学地位,在早期各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时尚有争议。经过事实清理和人事查证,拉、英、法文之争,可以帮助理解从"震旦到复旦"一个关键。一般认为复旦公学(1905年)与震旦学院(1903年)的分裂,是因为天主教耶稣会侵夺马相伯及师生们的自治权利,并将之纳入辛亥革命前的"民族主义"叙述。事实上,"从震旦到复旦"的过程中,有英、法文之争,但因外语教学而导致的"民族主义"情况是没有的。脱离震旦学院之后的复旦公学,更加持有一种"语言世界主义"的价值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