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形成演化机制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形成演化机制

         

摘要

在对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169个水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法及Phreeqc模拟等方法对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演化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按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循环特征,将浅层地下水系统大致划分为强烈径流区、缓慢径流区、排泄区.不同水动力分区中,地下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强烈径流区、缓慢径流区至排泄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由HCO3-Ca·Mg型经过HCO3-Ca·Mg·Na型逐步演化为SO4·Cl-Na型.地下水强烈径流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主要以碳酸盐、硅酸盐等矿物岩石风化作用为主,缓慢径流区以多种作用为主,排泄区由Na-Ca阳离子交换及蒸发浓缩作用控制.

著录项

  • 来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4年第3期|29-35|共7页
  • 作者单位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下水动力学;
  • 关键词

    关中盆地; 浅层地下水; 演化机制; 离子交换; 蒸发浓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