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源流新考

         

摘要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医家辨治经验,鼻渊病因可归为风、火、寒、虚、毒、瘀六因。风为外邪内犯,当辛散通窍;火指脏腑热盛,宜清热通窍;寒乃脏气虚寒,重温散;虚指气虚、精虚、阴虚,重补益;毒指脓毒内结,宜排脓解毒;瘀为气血瘀阻,当活血化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