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浅谈改革时期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问题

浅谈改革时期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问题

         

摘要

正 一、不应绝对地把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幅度同购买力是否过多联系在一起同一种经济现象,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起因,从而有不同的解释。每年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作为当年银行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差额,可以视为是支出过多,也可以说成是回笼不足,还可以认为是货币量的需求增大。虽然货币流通量的需求大小是客观的,但它本身的增长幅度同购买力是否过多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它只是一个存量概念,指某个时点处于银行之外的货币数额,表现为人们的手持现金量。而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行为中同商品价格总额保持数量一致的是货币的流量。人们的货币收入、支出形成的货币购买力,也都是流量概念。因此,组织货币流通的目的应该是对货币流量的控制。我们之所以习惯于把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幅度与购买力是否过多绝对联系在一起,这既有经济体制的因素,也有思想方法不对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