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川西坳陷断裂活动期次、热流体性质和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川西坳陷断裂活动期次、热流体性质和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摘要

川西坳陷中生代陆相地层中的众多油气藏成因,与该坳陷由持续构造沉降折向脉动性隆升的重大构造逆转事件,以及隆升过程中多期次断裂活动和流体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对充填不同期次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的次生石英和方解石标型特征、ESR年龄测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沥青包裹体反射率,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的综合研究,结合众多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坳陷自早白垩世至中新世的断裂活动可划分为燕山晚期早幕(Ⅰ期,125~110 Ma)和晚幕(Ⅱ期,94~82 Ma)、喜马拉雅早幕(Ⅲ期,63~53.7 Ma)、喜马拉雅中期早幕(Ⅳ期,45~21.6 Ma)和晚幕(Ⅴ期,14.9 Ma)五个主要期次;在渐趋开放的体系中,沿各期次构造裂缝运移的热流体以继承性发展演化的载烃油田水为主,但在Ⅲ期和Ⅳ期晚时混入有深部高盐度地层水;构造裂缝为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通道条件;相关的成藏过程为Ⅰ期石油窗阶段,Ⅱ期原始油气藏阶段,Ⅲ期原生油气藏破坏和早期次生油气藏阶段,Ⅳ期次生油气藏主要成藏阶段,Ⅴ期"浅层远源次生"天然气藏阶段,Ⅳ期和Ⅴ期为最重要的2个关键成藏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