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通气模式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呼吸指标、脑组织炎症指标、肺部感染评分,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急诊行仰卧位脑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0~65岁,BMI 18~28 kg/m2,ASAⅢ或Ⅳ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2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每组50例.P组采用PCV-VG模式,V组采用VCV模式.于机械通气即刻(T1)、机械通气后60 min(T2)、手术结束即刻(T3)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T1-T3时HR、MAP、PaO2、PaCO2、肺部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及气道平台压(Pplat).于T1-T3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纤维胶质酸性蛋白(GFAP)、TNF-α、泛素羧基化水解酶1(UCH-L1)浓度;记录术后3 d和7 d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与T1时比较,T2时V组PaO2、Cdyn明显下降(P<0.05),Ppeak、Pplat明显升高(P<0.05);T3时两组PaO2、Cdyn明显下降(P<0.05),Ppeak、Pplat明显升高(P<0.05);T2、T3时两组血清GFAP、TNF-α、UCH-L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T2、T3时P组PaO2、Cdyn明显升高(P<0.05),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血清GFAP、TNF-α、UCH-L1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和7 d P组CPIS明显降低(P<0.05).结论 PCV-VG模式可以改善TBI患者呼吸指标,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及肺部感染,从而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