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 >可疑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学改变的系统评估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可疑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学改变的系统评估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被认为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药物性肝损伤的肝组织学特征及其与生化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由药物性肝损伤协作网发起的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的入组患者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K1einer等获取了249名怀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组织,将其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并系统地评估其组织学改变。分析组织学特征在不同临床类型肝损伤中的发生率,并确定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最常见的组织学特征是急性和慢性肝炎,发生率分别为21%、14%,急慢性胆汁淤积发生率分别为9%和10%,胆汁淤积型肝炎为29%。相对于胆汁淤积型的患者,128名表现为肝细胞受损者其肝组织中表现出更严重的炎症、坏死、凋亡,以及更常见的肝小叶紊乱、玫瑰花状形成及出血。相反地,73例淤胆性损伤患者的组织学表现为更常见的胆栓及胆管缺乏。46例严重或致死性肝损伤患者与更高程度的坏死、纤维化分期、微泡脂肪变性及胆管反应相关。而嗜酸粒细胞和肉芽肿在轻度损伤中更为常见。该研究介绍了一种在药物性肝损伤中评估肝组织学的方法,并且证实了病理学类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这为今后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与预后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年第7期|682-682|共1页
  • 作者

    董迪; 温晓玉;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病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