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稀土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碱性磷酸酶基因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

稀土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碱性磷酸酶基因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碱性磷酸酶基因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为离子型稀土矿区解磷细菌多样性丧失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以矿区内弃耕地(尾水浇灌)为对照,采集矿区农田(部分尾水浇灌)以及泉水浇灌的蔬菜地、油茶地、脐橙地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phoD基因细菌群落特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究矿区土壤酸化及phoD基因细菌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pH值存在明显差异,尾水灌溉加剧了土壤的酸化程度,phoD基因细菌操作性分类单元(OTUs)、Shannon指数排序为蔬菜地>油茶地>脐橙地>农田>弃耕地。不同土地类型土壤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酸酐菌门(Acidobacteria)。弃耕地与农田土壤主导phoD基因细菌属分别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64.7%)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7.7%),且其土壤中Gemmata、Stella、未分类Planctomycetes、Rhodoplanes等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其他用地(P<0.05),pH值、有效磷含量与这些菌属丰度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弃耕地与农田土壤phoD基因细菌群落较为类似,pH值、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P<0.05)。土壤有效磷含量与phoD基因细菌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尾水灌溉通过影响土壤中pH值、有效磷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而影响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