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教育学报》 >如何精准防治校园欺凌——不同性别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研究

如何精准防治校园欺凌——不同性别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基于2014年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大规模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性别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学生或流动、留守儿童(尤其是男生)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2)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能显著预测小学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且改善同伴关系对降低小学男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影响更大,而改善师生关系对降低小学女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影响更大.(3)父母参与能显著预测小学生遭受三类校园欺凌的概率,增加父母参与对降低小学女生遭受关系欺凌的概率影响更大.(4)就小学男生而言,自尊在父母参与和校园欺凌两个变量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自尊水平较低的小学男生,提升父母参与水平对降低其遭受校园欺凌的概率的影响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在小学生校园欺凌的防治过程中,学校需要对留守、流动儿童、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状态给予重点关注,并注重发挥家长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重要角色作用;同时,教师对于同伴关系较为紧张的男生需要重点关注,及时疏导,引导男生构建健康和谐的同伴关系.此外,教师要注意与女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保护女生的自尊心,积极营造充满关爱和支持性的师生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