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产学报》 >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形体指数、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形体指数、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

实验评价了不同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形体指数、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2%、4%、6%、8%和10%的豆油,设计出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等能(总能为16.30 MJ/kg)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肥满度(CF)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脂肪水平为9.14%时最大,为2.64%,但饲料脂肪水平为6.68% ~ 14.07%时差异不显著(P>0.05),肝体指数(HSI)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脏体指数(VSI)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略微上升趋势(P>0.05);白甲鱼幼鱼肌肉和肝脏中脂肪的含量易受饲料脂肪水平的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饲料氮的沉积量无明显影响(P>0.05),能量沉积量则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4.07%时最高,氮和能量的沉积率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分别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和9.14%时达到最大,脂肪的沉积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脂肪沉积率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白甲鱼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脂肪水平为9.14%时最大,为296.03 U/g,脂蛋白酯酶、肝脂酶和总酯酶活性则呈先升后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达到最高;脂肪合成酶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说明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但过高的脂肪水平(11.35%及以上)将使白甲鱼肝脏脂肪沉积增多,不利于鱼类健康生长.

著录项

  • 来源
    《水产学报》 |2013年第9期|1349-1358|共10页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雅安625014;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40246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雅安6250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产动物饵料及其营养;
  • 关键词

    白甲鱼; 脂肪水平; 形体指数; 脂肪沉积; 脂肪代谢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