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劳动乌托邦”的建构——试论1950—1970年代工业文学中“劳动”的意义

“劳动乌托邦”的建构——试论1950—1970年代工业文学中“劳动”的意义

         

摘要

阶级解放与工人主体性的建构,直接催生了1950—1970年代文学中"劳动"意义的突显。于是,"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关键概念,劳动改造及其价值的崇拜,也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着力表现的对象。然而,社会主义建构"劳动崇拜"的意识形态,其目的乃是为了促进现代工业的劳动力再生产,因此并没有摆脱劳动的异化状态,这是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的困境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