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生长阶段ATP含量变化的研究

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生长阶段ATP含量变化的研究

         

摘要

探讨ATP生物发光法对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生长阶段菌落数目的适用性,分析食源性致病菌不同培养时期胞内ATP含量的差异对菌落计数影响的显著性.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和蜡样芽胞杆菌为试验对象,通过ATP生物发光法,辅以传统平板计数法,构建3种食源性致病菌各生长时期菌落浓度与荧光强度的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应生长阶段各致病菌胞内ATP含量.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生长时期相同菌落浓度对应的荧光强度对数值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菌落浓度3种食源性致病菌各阶段胞内ATP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3种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生长阶段胞内ATP含量的差异对菌落计数影响显著,在实际应用中,不可将单一生长时期所建立的标准曲线作为检测标准,应对特定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