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感性·理性·困惑——浸染着儒家文化的通灵宝玉

感性·理性·困惑——浸染着儒家文化的通灵宝玉

         

摘要

以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其特征是漠视感性和个性,重视理性和群体。极端专制的构架是其躯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精髓,他规范着人们为了君主利益必须泯灭个人的欲求乃至生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为了“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方孝儒《逊克斋集》),博得千古忠烈之名,必须无条件地去死,这样方可“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同上)。为了一姓之君,即使是昏君,亦须“文死谏,武死战”;为了帮忙,君王即使是“不察吾之忠心”,“虽九死犹未悔”。一生挫折,仕途多舛,象梁灏那样皓首穷经,象范进那样老死科场,人们会自我解嘲:“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千古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民族凝聚之核,不仅统治者膜拜它,庶民百姓也习惯地生活在这种氛围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实践性载体。被这种文化渗透的社会,个体必须服从群体,感性必须服从理性,来自个体生命的欲望和自然的感性冲动是不见容于理性社会的,什么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一直被视为邪恶。“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