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位不配才”还是“才不配位”?--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他者认同差异及政策启示

“位不配才”还是“才不配位”?--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他者认同差异及政策启示

         

摘要

超越基于教师的单一视角,构建自我-他者的互动理解是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举措。基于全国6县(市)的1426份乡村教师和3958份乡村居民问卷数据,从自我-他者对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认同的差异比较角度分析发现:(1)总体上乡村居民对本地教师社会地位的认同显著高于教师的自我认同,但在社会地位的各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教师认为其较高的职业能力并未获得与之匹配的经济回报和精神回报,表现出明显“位不配才”的质疑。而乡村居民则认为,相对于较低的职业能力,乡村教师却获得了与之不甚匹配的、较高的经济回报和精神回报,表现出明显“才不配位”的质疑。(2)乡村教师的自我社会地位认同度随年龄增长呈“U型”,他者则呈“倒U型”趋势;乡村教师对其社会地位的认同度显著低于县镇,城乡间他者认同差异不显著;从东部到西部,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度显著降低,他者认同则呈“中部塌陷”态势。要实现乡村教师社会地位的全面提升,必须要重视并消弭自我-他者的认同逻辑差异,从提升相对待遇、保障教师权益、优化学校环境、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应对政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