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信息技术在师生关系中的负效应分析

信息技术在师生关系中的负效应分析

         

摘要

信息技术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创造了虚拟的信息世界,激发人们对教育发展前景的美好憧憬,但它具有自身特定的计算逻辑,并遵循标准化算法模型,这会引发一些值得关注的隐忧.首先,信息技术能完成大数据统计分析,但抛弃因果性知识的寻求而仅满足于相关性知识的获得,祛除了教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大数据技术教育应用应破除数据至上的价值观,增加教育大数据算法的透明性,并从技术架构实现人文关怀.其次,信息技术在师生的教学、伦理与情感三方面关系中会产生负效应,降低师生交互质量、削弱师生间的情感共有、减少师生的情感参与,并可能导致师生隐私被侵犯的风险.最后,信息技术与复杂的教育存在逻辑冲突,其所谓的个性化功能实质上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个人化,并会带来教育公平的伦理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不是教育适应技术手段,而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塑造具有"人情味"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