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从《周易》到宗白华的意象论——中国意象范畴的历史分析

从《周易》到宗白华的意象论——中国意象范畴的历史分析

         

摘要

中国古代美学的意象范畴有古今相续的长期历史沿革。它经过内涵不断扩延的过程 ,即象征意象、想象意象、艺术意象三个阶段。它发源于《周易》的为意“立象” ,这种象是心理学层面上的象征意象 ,它可以涵盖王充首创的“礼贵意象”的象征意象。到了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之说 ,意象才真正成了艺术实践中的美学范畴 ,具有审美想象中的形象的意义。到了唐代 ,意象的审美创造得到理论明确肯定 ,意象成为艺术创作主体审美情思形象对象化的一个通用术语。到了近现代 ,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又相续阐发、整合这一术语 ,在艺术意象的范畴上注入更为丰富的历史内容 。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