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伴自杀未遂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

伴自杀未遂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

         

摘要

目的 探索伴自杀未遂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特点.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招募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住院部11~18岁的66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伴自杀未遂的患者(抑郁症伴自杀未遂组)及75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不伴自杀未遂的患者(抑郁症不伴自杀未遂组),通过张贴广告至社会及学校招募70名健康儿童青少年(健康对照组).采用贝克抑郁量表对病例组进行抑郁严重程度评分;使用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3组对象的家庭一般情况及家庭功能的七个维度进行调查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伴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伴自杀未遂组与抑郁症不伴自杀未遂组贝克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0(28.00,42.00)比34.0(27.00,41.00),Z=1.310,P=0.19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伴自杀未遂组情感反应因子[18.00(15.00,19.50)分比15.00(13.00,17.00),Z=-4.741,P<0.01]、沟通因子[25.00(22.50,28.00)分比21.00(19.00,23.00)分,Z=-5.310,P<0.01]、角色因子[31.00(28.00,34.00)分28.00(26.00,30.00)分,Z=-4.434,P<0.01]、情感介入因子[16.00(14.00,19.00)分比13.00(12.00,15.00)分,Z=-4.426,P<0.01]、行为控制因子[22.00(20.00,23.00)分比20.00(18.00,22.00)分,Z=-3.451,P=0.002]、问题解决因子[15.00(12.00,17.00)分比13.00(12.00,14.50)分,Z=-3.404,P=0.002]、总体功能[32.00(27.00,35.00)分比25.00(23.00,28.00),Z=-5.337,P<0.001].情感反应评分高(OR=1.150,95%CI:1.036~1.278,P=0.009)、家庭不和睦(OR=5.912,95%CI:2.319~15.090,P<0.01)、健康状况很差(OR=6.360,95%CI:1.964~20.594,P=0.002)、母亲本科及以上学历(OR=5.392,95%CI:1.539~18.900,P=0.008)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结论 抑郁伴自杀未遂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较差,且家庭功能差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出现自杀未遂行为的相关因素.

著录项

  • 来源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年第5期|326-332|共7页
  • 作者单位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

    610041 成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抑郁症; 家庭功能; 自杀未遂; 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