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新闻研究导刊》 >消失的真诚个体:流水线量产朋友圈'文案'中的自我呈现

消失的真诚个体:流水线量产朋友圈'文案'中的自我呈现

         

摘要

cqvip: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拟剧理论”来阐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表演的舞台也在不断拓宽,微信作为一个新的网络交往平台,朋友圈就是其最主要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用户呈现日常生活和交往的重要“舞台”。用户为了在熟人社交的朋友圈树立起个人完美“人设”,也催生出朋友圈文案“流水线化”的产业链。当有趣的灵魂变得千篇一律,微博、知乎热榜中的“典范朋友圈”让个人理想的媒介形象被完美建构,屏幕后真诚的个体却悄然消失。沉醉于“典范人设”带来的点赞“狂欢”,将人际交往等同于游戏,朋友圈过分的自我呈现只会促使真诚自我的进一步失语和现实孤独感的强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