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焘“四声说”探论

         

摘要

“四声说”是夏承焘词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由他《词四声平亭》和《四声绎说》两文构成.《词四声平亭》一文的重要背景是晚清开始在中国词坛出现的“梦窗热”.夏承焘从声律学的立场反对刻意守四声,认为宋人有四声,但周邦彦、姜夔等真正懂声律的词人并不拘守四声,而方千里、杨泽民诸家起于词乐失坠之后,因其不精声律,刻意固守.前者是活声律,后者是死声律.由此提出“不破词体、不诬词体”的核心观点.夏承焘的观点得到学界响应,在转变当时不良词风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四声绎说》总体上延续之前的思想,但学术视野更为开阔,对词有四声的观点作了更为清楚的阐述和强化,其中“词失乐后,更须守四声”的观点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表现出词人论词的本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