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体诗法到山谷诗法

         

摘要

传统用典是在不同对象、事件之间建立类比关系,引发联想义.杂体诗用典与之不同,是对同一对象、事件的"能指符号—所指意义"关系加以分离、重组,产生全新意义.宋人首次自觉认识到杂体诗用典"字则正用、意须假借"的语言学机制,在字辞、句子、篇章不同文本单位层面广泛运用并加以创新.黄庭坚是宋代杂体诗创作的代表.从创作实践与方法逻辑看,分离、重组典故文本的"能指(语)—所指(意)"关系也是山谷诗法"点铁成金"及相关换骨、夺胎手段的核心机制.换骨是在字辞、句子、篇章三种典故文本单位层面分离、重组"能指(语)—所指(意)"关系.夺胎是对换骨获得的新意义加以引申、否定,形成反转思辨.《沧浪诗话》"以文字为诗"指换骨对典故文本的处理,"以议论为诗"指夺胎对换骨结果的反转思辨,"以才学为诗"统称换骨、夺胎共同具备的典故知识储备前提.从积极方面看,山谷诗法的"语言学转向"是宋人从杂体诗用典的语言学机制中发掘出的一条走出唐诗写作传统、通向现代性诗歌写作前景的新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