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小麦各生育期氮素形态的调控

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小麦各生育期氮素形态的调控

         

摘要

[目的]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物对氮的吸收.明确各形态氮素对作物吸氮量的贡献,研究调控土壤氮素形态的因素,为培育氮素高效和作物高产的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基于河南新乡的"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 (CK)、施NPK化肥 (NPK) 和1.5倍NPK化肥并配施有机肥 (1.5MNPK) 3个处理的土壤作为低肥力 (F1)、中肥力 (F2) 和高肥力 (F3) 土壤进行小麦盆栽试验.3个肥力土壤处理施肥方法相同,盆钵埋于土壤内,盆钵顶部露出地面5 cm.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测定小麦产量、各生育期吸氮量,分析土壤有机氮、矿质氮 (铵态氮和硝态氮)、固持氮库 (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 含量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 (SEM) 建立各形态氮素与小麦吸氮量的相关关系.[结果]3个肥力水平土壤矿质氮含量在小麦生长期内总体呈下降趋势,收获期土壤矿质氮含量在F1、F2、F3中分别比播种前显著下降了2.9、1.8和6.8 mg/kg.从拔节期到收获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在F1先增加后降低,在F3中持续增加,在F2中先降低后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在拔节期前和孕穗期后均无显著变化,但从拔节期到孕穗期,3个肥力土壤中固定态铵含量均显著提高.而固持氮库在不同肥力土壤间差异明显,其从播种前到拔节期在F1中增加了10.6 mg/kg,而在F2和F3中分别降低了14.3和32.2 mg/kg;从拔节期到孕穗期都显著增加;从孕穗期到收获期在F1中降低了2.4 mg/kg,而在F2和F3中分别增加8.2和8.7 mg/kg.小麦的产量和吸氮量均在F3中最高,F1中最低;氮素表观平衡在F1中最高,F3中最低.SEM分析结果表明,固持氮库可直接正向调控小麦吸氮量,有机氮库通过固持氮库和矿质氮库之间的变化而间接调控小麦吸氮量.[结论]包含微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固持氮库可直接正向调控小麦吸氮量,有机氮库通过影响固持氮库和矿质氮库间接调控小麦吸氮量.由于固定态铵在拔节前和孕穗期后含量较为稳定,在高肥力土壤上微生物量氮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显著增加,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减少肥料氮的残留量,较高的微生物量氮又可作为氮库来固存易损失的矿质氮和肥料氮.

著录项

  •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年第8期|1321-1329|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北京 100125;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产量; 氮吸收; 矿质氮; 固定态铵; 微生物量氮;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