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精神医学杂志》 >有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有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有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苏州市某城区设立的全部18所中学展开问卷普查,筛选出1 482名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筛选问卷来评估心理健康状态,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个性特征,自制人口学问卷来评估家庭相关因素。结果 有自伤行为青少年中42.5%存在睡眠质量问题,58.9%存在自杀意念,23.3%有自杀行为。低龄层(≤15岁)自杀行为的报告率较高(P<0.05)。而不同性别GSES、TCSQ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有自伤行为的男生GSES稍高,但低于同一水平的健康青少年男生GSES常模(P<0.01)。与同一水平的健康青少年群体TCSQ常模相比,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增加(P<0.01),且女生往往采用更为消极的应对方式处理生活事件。有自伤行为青少年不同户口、不同居住条件、不同父母受教育水平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TCSQ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父母关系GAD-7、PHQ-9、PSQI、SR、GSES、TCSQ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父母关系可以预测有自伤行为青少年的自杀风险,其中,不同性别的个性特征在父母关系与自杀风险间中介作用不同。结论 有自伤行为青少年有中等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广泛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及自杀意念,一般自我效能感降低,负性应对方式明显增加,推测不同性别的这部分青少年,改善其父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其自杀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