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保育初探

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保育初探

         

摘要

2014年6月-2014年11月,利用活塞式开放插管底栖动物自然保育装置分别在泉州湾红树林湿地5个不同生境(互花米草区、幼林区、光滩、林内、潮沟边)进行底栖动物保育,以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和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 )作为保育对象,证明活塞式开放插管底栖动物自然保育装置的保育效果明显:单个周期对插管的占据率最高达88.89%,对拟穴青蟹保育量最高可达20.31 g/pipe,中华乌塘鳢最高仅为2.16 g/pipe.保育效果间接说明泉州湾红树林湿地总体的拟穴青蟹资源量高于中华乌塘鳢,但从季节变化上看,夏季的拟穴青蟹数量高于中华乌塘鳢,但秋季则反之.对比插管在5个不同生境的保育效果,互花米草区效果最好,幼林区和光滩效果较好,林内和潮沟边的效果较差.建议在利用活塞式开放插管底栖动物自然保育装置对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保育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生境、不同季节而适当进布设插管数量.

著录项

  •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 作者

    苏治南; 李裕红; 范航清;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林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西 北海 536000;

    泉州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广西大学 林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西 北海 536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浅海;
  • 关键词

    泉州湾; 底栖动物; 保育; 生境; 季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