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喀斯特地区翻耕和玉米种植对土壤团聚体、氮素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喀斯特地区翻耕和玉米种植对土壤团聚体、氮素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摘要

喀斯特地区农业活动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土壤团聚体破碎、微生物量降低,进而引起土壤氮快速丢失.然而翻耕和玉米种植如何影响这一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基于当地常见作物玉米地的不同翻耕模式(NT-免耕不种玉米;NTM-免耕种玉米;CT-传统耕作不种玉米;CTM-传统耕作种玉米)的原位控制试验,分析一年后土壤团聚体组成、氮素及微生物量等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翻耕措施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分布、总氮丢失量(△T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量生物量碳(MBC)含量,玉米种植仅对土壤NO3--N和DON有显著作用.翻耕主要破碎5~8 mm粒级大团聚体,显著提高土壤△TN,降低土壤MBC含量.土壤NO3--N是喀斯特地区可溶解性氮素的主要形态,其次是DON,铵态氮(NH4+-N)含量最低.土壤NO3--N在翻耕或玉米种植下均显著减少,DON仅在翻耕和玉米双重作用下显著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的丢失主要来自土壤团聚体5~8 mm粒级的破碎.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中,减少耕作干扰或开展保护性耕作是减少土壤物理结构破坏,维持氮库,实现其可持续性利用的有效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