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赋诗

         

摘要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曾经存在的赋诗风习,其实不仅仅是会盟、朝聘和宴饮等社交活动的仪式,也是一种对"三百篇"特别的解释活动.赋诗所以成为那时贵族必备的人生教养,乃是因为诗在文本极度匮乏的时代取得了"神圣文本"的地位.赋诗作为一种公共生活形式而与"神圣文本"相为配合,共同构成为那个时代的贵族文化.这种"赋诗言志"的诗诠释活动,一方面遵守一个共同认可的文本,另一方面又十分讲究通过对诗篇、诗句的巧妙运用,传达赋诗者的某种意图.于是赋诗的风习开启了"断章取义"用诗方式的兴起,它留下.言志"和"观志"的命题,在其后儒家诗论中衍生出不同的意义.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