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再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历时性与共时性双重视域下的《诗》本生成

再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历时性与共时性双重视域下的《诗》本生成

         

摘要

“诗”在先秦历经“寺人之言”“持人性情”“抒情言志”等内涵变迁,司马迁所言“古者诗三千余篇”与孔子所言“诗三百”在内涵与外延上有一定差异.在《诗》的历时性流传与结集过程中,分离于乐官系统之外的国子教育已将其经典化为不同于歌、谣、谚且具有儆诫内涵的“德义之府”.周王官及大师对贵族诗作及采献之诗加以修正,包括韵律审定、语言雅化、内容改造等,形成了统一文本及各诸侯国之间赋诗应答的文化基础.孔子之前,不仅学在官府,典籍亦为史官专有,孔子不具“删诗”之客观条件,孔子对周文化极为推崇,也不具对《周颂》十去其九的主观意图.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非孔子“删诗”之证,孔子仅校勘整理了通行《诗》本并据此授徒讲学,因此孔子“选诗”这一表达更为恰当.“孔子删诗”说的形成缘于汉儒对孔子文化地位的认同心理与自身传承经典文化的使命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