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励耕学刊(语言卷)》 >略论“盗”“贼”古今意义的错位

略论“盗”“贼”古今意义的错位

         

摘要

汉语史上"盗"与"贼"发生了意义错位:上古"盗"小而"贼"大,后来"盗"大而"贼"小。二者的意义错位大致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酝酿期,唐五代的语义纠葛期,到宋元时代最终完成。由于"盗""贼"长期概念重合、纠葛不清,导致它们先后出现"私窃"与"强夺"语义两可,这为二者发生错位提供了可能,而促成二者最终完成意义错位的是"偷"的崛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