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畜禽业》 >纤维素酶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应用进展

纤维素酶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

@@有试验表明在瘤胃正常状态下,添加纤维素酶饲喂奶牛5d以后,其粪便干物质和饲喂前相比,减少了30%左右.外观细腻,有光泽,圆盘状,软硬适中,无任何异味,排粪量无明显变化.1周以后,封闭牛舍氨气含量下降70%左右,粗饲料采食量提高10%~20%,粪便中蛋白质提高8%~10%,尿中尿素下降58.9%(赵长友,1993).用添加纤维素酶的饲料饲喂怀孕奶牛,分娩后,不产生生理性消化不良症状,胎儿体重可增加1.5~3kg,无畸形及弱胎,初乳可维持5d,产牛体质恢复极快,产奶量在产后1520d即可达到最高峰,并一直维持到第四个泌乳期,然后以3%4%降乳率开始平稳下降,低于正常降乳率6%8%(付连胜等,1998).有试验表明在奶牛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可在降低采食量的同时,提高增重和产奶量,提高饲料报酬,而对乳脂率没有明显影响.添加0.5的纤维素酶于精料中,饲喂60d以后,试验组每头平均日增重962g,对照组每头平均日增重680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日增重41.2%,差异极显著.日添加50g纤维素酶于奶牛精料中,试验组日均产奶28.59kg,而对照组日均产奶量为26.28k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9.2%,差异显著.试验组日均乳脂总量980.64g,对照组899.33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9.05%,差异显著(焦平林等,1996).纤维素酶在降低采食量的同时提高产奶量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反刍动物的摄食量主要受血液内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调节.挥发性脂肪酸是纤维素的分解产物,外源性纤维素酶增加了瘤胃中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量,而瘤胃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较快,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进入血液,并随其浓度的升高反馈性作用于食物调节中枢,导致采食量下降.一般认为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呈负相关,但试验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后,随着产奶量的上升乳脂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纤维素酶通过提高奶牛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强乳腺细胞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能力,从而维持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