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方文化研究》 >明代河北文化的复兴及意义

明代河北文化的复兴及意义

         

摘要

河北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赵之地,形成了独特的燕赵文化,到魏晋时期,河北文化也盛极一时。但从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河北地区大部或全部处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下,处于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的前线,因长期的胡汉冲突,使得河北地区的主体文化失落、衰微,导致河北文化主流不彰,缺乏文化核心。明朝建立后,通过大规模移民,特别是一些文化家族的迁入,为河北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再加上官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河北文化的发展。永乐年间定都北京,使河北成为畿辅之地,地位和影响随之上升。洪熙年间采取南北分卷进行科举取士,河北所在的顺天府属北卷范围,录取名额较多,使该地区的读书人更容易取得进士功名,这直接刺激了河北文化水平的提高。明代河北文化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以复兴,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河北文化的复兴不仅使河北成为“北学”重镇,更在明清鼎革后对清朝汉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支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