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测井与射孔》 >碳酸盐岩孔隙空间三维成像及描述:单相和两相流体

碳酸盐岩孔隙空间三维成像及描述:单相和两相流体

         

摘要

岩石中流体的储存和流动能力取决于孔隙体积、结构及其连通性。碳酸盐岩自身的各向异性是在一系列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下形成的。因为碳酸盐岩的孔隙大小变化有几个数量级,孔隙的连通性不同,从而大大影响其流动性,描述碳酸盐岩储层就特别困难。例如,在一个基质孔隙系统中,独立的孔洞可以增加孔隙度但不增加渗透率,由于孔洞已被堵死导致其剩余油饱和度高。连通的孔洞系统对渗透率的影响很大,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本文利用的是从露头和储层中所取的碳酸盐岩岩心,用微型计算机X照相(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简写为uCT)进行三维成像。不同岩心的空间孔隙形态具有不同的布局和连通性。低分辨率成像(采样尺寸大)可以用于判断(不连通的)孔洞孔隙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高分辨率成像(分辨率小于21um)能够进行三维晶粒间的孔隙度探测。通过uCT差异对比技术可以在微观孔隙度上进行区域性的描述。对岩心成像的实验室MICP测量值和基于成像的MICP模拟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个结果表明成像方法可以用于解决跨越几个数量级的孔洞、大孔隙、微孔隙的空间分布问题。 在数字成像资料中已经采用单相流体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溶质传递技术。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少量的主要通道决定了岩心的渗透率。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局部流体速度测量值及溶质传输结果中描述了流场中微孔隙度的规律。 经成像技术得出的孔网模型说明在碳酸盐岩样中观察到的孔隙结构和形态有很大的变化,其孔网的外观及定量参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两相残余流体饱和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孔网的布局和结构,在实验室测定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残余油饱和度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按岩心描述参数、孔隙度、渗透率、MICP和相对渗透率分类时,不同的岩心的岩石物理性质是不同的。三维成像和分析有助于把不同的岩石分类方法结合起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