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维成像

三维成像

三维成像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98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0篇、会议论文129篇、专利文献540594篇;相关期刊582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86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等;三维成像的相关文献由6815位作者贡献,包括洪文、张晓玲、王彦平等。

三维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0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1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40594 占比:99.77%

总计:541863篇

三维成像—发文趋势图

三维成像

-研究学者

  • 洪文
  • 张晓玲
  • 王彦平
  • 谭维贤
  • 吴一戎
  • 师君
  • 周燕
  • 李道京
  • 王新伟
  • 韦顺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力嘉; 毛婧; 龙欢; 蒲亚龙; 王军
    • 摘要: 头影测量是正畸、正颌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头影测量自动定点已经在二维头影测量中基本实现,并达到了较高的精确度,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而由于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无放大失真、组织重叠等缺点,能精确定位头影测量分析的解剖标志,对于诊断和分析先天或后天的颅面部不对称畸形具有天然的优势,三维头影测量自动定点已经成为目前头影测量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不同的自动定点方法为分类,分别对二维和三维头影测量自动定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不同自动定点方法的精确度,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李茜; 吴科锋
    • 摘要: 组织透明化技术可通过降低光散射和光吸收使样本在视觉下达到透明,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标记技术实现组织结构三维重建,弥补传统组织切片技术的不连续性、图像重建困难等缺陷。近年来,组织透明化技术逐渐发展,其中疏水性组织透明化技术因具有操作简单、透明速度快和透明度高等特点而广泛应用,本文从其透明程序、发展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曲思锦; 杨刚; 崔子浩; 毕宗杰; 田兆硕
    • 摘要: 本文基于C++编程语言设计了距离选通激光成像雷达三维点云实时成像软件。软件以距离选通激光成像雷达成像原理为基础,实现了激光器和延时器的时序控制、点云数据的高速处理、滤波去噪以及三维图像的实时显示。基于自研硬件设备,利用本文设计的软件,对距离为700 m的建筑进行了三维成像实验。实验过程中,该软件能够实现多参数实时控制及目标三维图像的实时显示,三维图像距离分辨率达到0.157 m,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远距离探测以及实时三维成像等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
    • 陈立奇; 薛卓维; 吴氢凯
    • 摘要: 女性盆底器官、肌肉及周围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的主要原因,细致了解盆底病理生理状态下的空间解剖结构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做出精确诊断以优化治疗策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医师对于盆底构造的认识,但其对于盆底结构的展示仍停留于二维平面影像,无法直观展示三维空间结构。而基于MRI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女性盆底器官结构转化为数字模型用以观察、测量甚至用于三维打印后进行逆向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对于PFD发病到治疗的认识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尽管如此,现有MRI三维重建技术尚未成熟,如不同商业软件使用方式各有优劣、不同图形识别技术算法各异、三维重建模型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建模效率与质量难以平衡等问题,均限制其成为有效的PFD的医学研究手段。为此,该文归纳基于MRI的女性盆底组织器官三维数字模型重建的研究进展,旨在为PFD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陈小玉; 罗连响; 潘韵琪; 鲍波
    • 摘要: 组织透明化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组织学技术,将大块组织、单个器官、啮齿动物全身以及人类大型标本,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处理,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同时快速实现高度光学透明,为高通量地获取生物组织三维结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结合现代光学成像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可显著提高成像深度和图像对比度,已成为经典组织学技术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并广泛应用于多个生命科学领域。本文对主要的脑组织透明化方法学原理及其优缺点、组织透明化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从整体水平观察神经元、轴突、髓鞘等精细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以及异质性病理成分在全脑范围内细胞间的演变过程,为最终转向人类脑组织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提供可能。
    • 范承成; 德晓薇; 郭金家; 曹又文; 卢泽宇; 宋琳娜; 张喜林
    • 摘要: 作为一种三维成像技术,激光线扫描技术在海底目标探测和地形地貌测绘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搭建了一套水下激光线扫描实验装置,对经过标定的激光线扫描装置获得的图像进行激光光条提取、特征提取匹配等图像处理后进行三维重建。在光条提取算法方面,针对水下散射粒子等干扰,结合单通道阈值法和灰度重心法提高了光条提取的精度,较其他光条中心提取算法有更强的鲁棒性;在特征提取匹配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三角位移估计法用于系统定位和位姿矫正,该方法利用线结构光三角测量原理估计场景深度,结合特征点匹配计算系统位移,然后融合点云数据完成姿态矫正。利用自研的线扫描系统在实验室进行了标准球精度测试,在800 mm~2500 mm的工作距离内误差可以控制在1 mm以下。2019年和2020年该设备搭载遥控无人潜水器进行了深海海底地形三维成像试验,在海底沙坡区域对本文提出的三角位移法姿态校正方法成功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对不同条件的海底地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校正后的激光线扫描成像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成像,具有较高的形貌还原度。
    • 刘冶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轨道交通车辆运维的在线检测系统,系统能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值守检测,符合轨道交通行业特殊场景的安全运维要求,并且检测范围能360°无死角完整覆盖车辆外观所有可视部件,能实现对运营车辆进行故障快速定位,为检修人员提供实际而有效的指导依据,大幅提高轨道交通运维检修效率和准确率。系统采用3D成像及深度测量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和特征识别技术等其前沿高新技术方法,从实质上解决行业痛点,彻底改善图像检测类系统的工程实现效果,为高新技术在传统行业转化和应用提供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该系统同类产品在技术应用和工程实现上具备足够的先进性和创新型。
    • 胡迪; 吕艳秋; 彭芸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联合应用3D成像及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儿童磁共振髋关节优化扫描方案与传统儿童磁共振髋关节扫描方案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和临床应用情况,评估优化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随机收集经临床医生评估需要进行髋关节磁共振检查22名儿童临床资料。传统髋关节扫描方案包括:2D冠状位及轴位质子密度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proton density-spectral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PD-SPAIR)、2D冠状位T1加权序列、2D轴位T2加权序列。优化方案中应用轴位3D-PD-SPAIR加权CS序列(CS=6)优化前两个2D-SPAIR序列,其余序列保持不变。测量比较2D-PD-SPAIR和3D-PD-SPAIR序列股骨头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ratios,C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不同方案扫描时间。结果 2D-PD-SPAIR和3D-PD-SPAIR序列图像主观评分均达到20~22分(P>0.05),满足及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两位医师一致性较高(kappa=0.636,P=0.002)。2D-PD-SPAIR股骨头SNR高于3D-PD-SPAIR (P=0.001)。两序列间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含3D CS序列的优化髋关节扫描方案时间(中位时间513 s)显著低于传统2D扫描方案时间(中位时间603 s)(P<0.001)。结论 将3D成像和CS技术引入儿童磁共振髋关节扫描方案不仅可以多方位展现解剖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扫描效率和成功率、改善患儿检查体验,也为进一步优化髋关节磁共振扫描方案提供可能。
    • 李强; 曹宏睿; 吴国斌; 刘士兴; 张永强; 赵金龙
    • 摘要: 在大多数工程应用中振动现象是有害的,40%的机械故障与振动有关。为了保证ITER装置运行过程中诊断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诊断系统测试的过程中考虑在不同地板响应谱(floor response spectra,FRS)条件下的可靠性,需要对软X射线相机系统进行振动监测,监控系统振动频率和幅度的可靠性。根据振动监测标准研制基于三轴IEPE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监测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上、下位机两个部分,下位机以STM32F429IGT6作为核心处理器,实现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采用LabVIEW基于TCP/IP协议编写上位机三维成像软件,实现被测物体在三维空间内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参数的实时显示和存储,实验结果表明,位移测量分辨率达到0.1 mm。
    • 毕辉; 金双; 王潇; 李勇; 韩冰; 洪文
    • 摘要: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只能获取方位-距离二维图像,无法准确反映目标的三维散射结构信息。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SAR)是一种多基线干涉测量模式,它将合成孔径原理扩展至高程向,除了可对目标进行二维成像之外,还可以准确恢复目标的高度向散射信息,真正实现三维成像。差分层析合成孔径雷达(DTomoSAR)将合成孔径原理延伸至高程和时间方向,不仅可以获得目标的三维散射结构,还可以高精度获取观测目标的形变速率,实现对目标形变的有效监测。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1 m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它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宽、多成像模式等特点,对我国高分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分三号数据主要应用于目标识别等图像处理领域,没有充分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而且,由于设计之初未考虑后续高维成像应用,现有高分三号获取的SAR图像存在有一定的空间、时间去相干问题,对应用于后续干涉系列处理产生了一定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基于7景高分三号SAR复图像,开展了对北京雁栖湖周围建筑的三维、四维层析成像研究,在获取了建筑物三维散射结构信息的同时,实现了对建筑物形变的毫米级高精度监测。该初步实验结果证明了高分三号SAR数据的应用潜力,为后续进一步扩展高分三号SAR卫星在城市感知与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