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脉冲雷达

单脉冲雷达

单脉冲雷达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24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08202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现代防御技术、导弹试验技术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第一届中国空天安全会议、第十三届全国雷达学术年会等;单脉冲雷达的相关文献由808位作者贡献,包括戴幻尧、王建路、陈大庆等。

单脉冲雷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8202 占比:99.67%

总计:108564篇

单脉冲雷达—发文趋势图

单脉冲雷达

-研究学者

  • 戴幻尧
  • 王建路
  • 陈大庆
  • 李朝伟
  • 刘文钊
  • 周波
  • 张守宏
  • 张杨
  • 黎湘
  • 乔会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玲珑; 徐钦; 赵起超; 张继浩; 刘宇
    • 摘要: 为满足单脉冲雷达超低空、抗干扰能力使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和差波束同时低副瓣的设计方法,采用基于二级子阵的和差网络设计,综合圆形阵面、和波束Taylor加权以及差波束密度加权技术,实现和、方位差、俯仰差波束低副瓣,降低大型相控阵天线馈电网络的复杂性和硬件成本。采用该方法实现波束宽度2°×2°的大型相控阵天线设计,实测结果表明,接收和波束副瓣电平<-28.9 dB,方位差波束副瓣电平<-20.4 dB,俯仰差波束副瓣电平<-23 dB。
    • 刘业民; 李永祯; 邢世其; 王明珠; 黄大通
    • 摘要: 以单脉冲测角系统为对象,从估计目标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 AOA)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对抗舷外有源诱饵干扰的问题.首先,建立舷外有源诱饵形成质心干扰条件下的信号模型,并分析目标和舷外有源诱饵干扰回波的统计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目标AOA的估计方法:改进的最大似然角度估计方法和矩估计角度估计方法.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实验分析子脉冲数N、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等因素对所提方法估计性能的影响.利用本文方法研究目标AOA概率分布函数的渐近统计特性,并与其他文献方法的算法复杂度以及克拉美罗下界(Cramér-Rao lower bound, CRLB)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目标AOA概率分布函数渐近服从于高斯分布特性,且随着子脉冲数N、SIR和SNR的增大,本文所提方法的估计性能越来越接近CRLB平方根.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 董文豪; 黄倩兰; 范红旗; 付强; 宋志勇
    • 摘要: 在雷达导引头末制导阶段,低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导致对目标的检测和定位性能恶化。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有限集的联合检测与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算法。该算法在单目标伯努利滤波器框架下,基于点目标扩展函数对经过低门限判决后的数据构建目标观测方程,在天线和视线混合坐标系下建立状态变量描述,求解状态向量微分方程并对其离散化得到离散时间差分方程,经过状态误差分析得到状态转移模型,再经过粒子递归实现联合检测与状态估计。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跟踪前检测方法对比,该算法能在低信噪比下提高检测性能和DOA估计精度。
    • 王春阳; 刘明杰; 曾会勇; 周长霖
    • 摘要: 针对当前关于双隐身飞机编队相干干扰对单脉冲雷达具体影响分析不足及误差有效性缺乏合理评价的问题,考虑双机回波相位差的随机性特点,建立了双隐身飞机相干干扰模型和角度误差评价模型.设定双机突防运动场景,提取双机动态RCS,推导回波作用下的双机相干干扰引起的随机性角度误差计算式,求解随机性角度误差的一阶数字特征,并根据脱靶距离建立了角度误差有效性影响评价准则,解算角度误差的有效影响概率.仿真表明:双隐身飞机相干干扰产生的角度误差均值较大,随机起伏性较弱,干扰效果较好,且误差对雷达影响有效概率较大,保证了编队突防安全性.
    • 郑浩荣; 蔡红维; 张瀚; 罗昊; 王康
    • 摘要: 径向速度作为现代雷达测量目标特征的重要参量,提高对其的精确测量能力是目前航天测控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实际上一台单脉冲雷达通常综合测距、速、角等功能,选取的重复频率不足以使雷达测速无模糊,因此必须进行解速度模糊操作;基于不变量嵌入法的解速度模糊技术更加成熟,但解模糊的时间相对较长;变重复频率法能够有效的解速度模糊以获取精确值,但通过实验证明其进行的变频率操作与航天发射领域普遍运用的多站工作模式要求不相符,容易造成信号阻塞导致解速度模糊失败;在传统谱峰搜索方法基础上,改进的变步长谱峰搜索方法通过区域搜索,改变检索步长的方式,在单站工作模式下检索7次获取谱峰所在区域,并利用频谱偶对称性质有效减少系统噪声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解速度模糊效率和精度,在多站工作的模式下,变步长搜索算法比传统搜索算法更具优势。
    • 李悦丽; 马萌恩; 赵崇辉; 周智敏
    • 摘要: 单脉冲测角技术用于扫描雷达前视成像可有效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但单个脉冲对同分辨单元多目标测角时会发生角闪烁现象,造成图像模糊.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脉冲雷达和差通道多普勒估计的前视成像算法,利用目标和平台之间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梯度差异实现同分辨单元内不同方向目标的分离,然后在多普勒域采用和差比幅测角(SDAC)技术测量目标的方位角,完成能量投影.为提高测角精度,进一步提出了采用调频Z变换(CZT)重建和差多普勒估计并进行比幅测角的算法.点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前斜视方向具有分离多目标的能力,对实测数据成像结果验证了基于CZT的成像算法相比传统算法能显著提高对场景成像的轮廓清晰度.
    • 张德军; 曾维贵; 石文君; 刘万锁; 宁顺杰
    • 摘要: 传统单脉冲雷达工作模式很难区分出区域内多个目标,为解决单脉冲雷达信号多目标跟踪不稳定问题,文中给出了直接从单脉冲雷达中频信号采样生成区域态势方位距离二维图像方案,并提出了融合经典单目标跟踪ECO算法与数据关联的在线多目标跟踪算法,以实现对中频采样数据中多目标的连续跟踪.从对采集生成的方位距离二维像实验中可以看出:文中方法对区域内的多目标能够实现稳健的跟踪.
    • 肖扬; 罗明
    • 摘要: 针对单脉冲雷达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环路反向交叉眼进行干扰.该文对多环路反向交叉眼干扰进行建模,分析了平台运动在不同干扰环路间引入的多普勒频率差.运用泰勒级数展开推导了多普勒频率差的表达式,给出了补偿公式,并分析了多普勒频率差补偿的敏感度和多普勒频率差对参数容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多普勒频率差在干扰机转角为45°时最大,干扰机天线应尽可能对准单脉冲雷达以减小多普勒频率差;对不同环路之间的多普勒频率差补偿得越精确,干扰环路相位差越小,参数容限越宽松,多环路反向交叉眼的干扰效果就越稳定.
    • 周亮; 刘永才; 孟进; 杨浩楠
    • 摘要: 交叉眼干扰是单脉冲雷达最有效的干扰方式之一,增益是衡量交叉眼干扰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两源反向交叉眼干扰(TRCJ,Two source Retro-directive Cross-eye Jamming)和多源线阵反向交叉眼干扰(LMRCJ,Linear ar-ray Multi-source Retro-directive Cross-eye Jamming)增益模型的基础上,以4源线阵反向交叉眼干扰为例,对相同幅值比下LMRCJ的增益最大值进行了推导,提出了LMRCJ整体相位容限计算方法,综合考虑LMRCJ不同环路之间的相位控制方式、幅相波动以及平台回波等因素,对比分析了LMRCJ和TRCJ的增益值和幅相容限.仿真结果表明:不考虑平台回波时,在相同的幅值比下,TRCJ的增益最大值不低于LMRCJ的增益最大值,且增益值高时TRCJ的相位容限比LM-RCJ的相位容限更宽松;当LMRCJ和TRCJ的幅相控制能力相同且均较弱时,LMRCJ的增益值高于TRCJ的增益值;考虑平台回波时,在高干信比(JSR,Jam-to-Signal Ratio)下,LMRCJ和TRCJ的增益及相位容限规律与隔离平台回波时的一致.论文研究可以为交叉眼干扰机的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 赵忠凯; 李泽; 孙恒
    • 摘要: 单脉冲雷达由于其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军事武器中.相干多点源干扰能够有效对抗单脉冲雷达,对其实施可靠的角度欺骗干扰,一直是电子战领域的研究热点.对相干多点源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交叉眼干扰、多源反向交叉眼干扰、多元矢量合成干扰的原理和发展进程,探讨相干多点源干扰的研究方向,为相干多点源干扰技术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