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671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36篇、会议论文399篇、专利文献120102篇;相关期刊705种,包括上海医学影像、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7种,包括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超声造影的相关文献由121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文平、罗渝昆、丁红等。

超声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36 占比:4.85%

会议论文>

论文:399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120102 占比:94.84%

总计:126637篇

超声造影—发文趋势图

超声造影

-研究学者

  • 王文平
  • 罗渝昆
  • 丁红
  • 唐杰
  • 谢晓燕
  • 黄备建
  • 杜联芳
  • 郑荣琴
  • 杨高怡
  • 何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池启富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检查金标准,术前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超声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价值。结果:比较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肿瘤穿孔并侵犯胰腺率1.67%、肿瘤合并溃疡率11.67%、破浆膜层、侵犯周围脂肪率76.67%、周围淋巴结转移率80%、累及肌层率85%、胃癌率93.33%比胃肠超声造影检出0、13.33%、73.33%、83.33%、91.67%,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分期上,胃肠超声造影检出率68.33%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50%,在N分期上,螺旋CT增强扫描93.33%高于胃肠超声造影检出率56.6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胃癌疾病,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超声造影、螺旋CT增强扫描任意一种,此两种方式具有创伤性小、方便、诊断准确性高的特征,但CT增强扫描显示较大病灶效果理想,超声造影显示微小病灶、肌层侵犯、病灶黏膜下层的敏感性更高。
    • 刘华山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诊的180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测作为诊断金标准对照分析。对患者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等分析,同时对比良性、恶性肾脏肿瘤患者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TIC)。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为恶性肿瘤132例,良性肿瘤为48例;病理诊断显示肾脏恶性肿瘤患者136例,良性肿瘤患者44例。超声造影的真阳性为122例,真阴性为46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2.42%(122/132)、95.83%(46/48)。肾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在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显示主要为快/同进,造影剂消退主要表现是快退,增强强度主要为高增强。肾脏良、恶性肿瘤在实性病灶TIC曲线定量参数在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TT)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超声造影的诊断方式对肾脏肿瘤良恶性进行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实性病灶TIC曲线定量分析在肾脏良、恶性肿瘤呈现不同的特征参数,有助于肾脏肿瘤良恶性的定性。
    • 郭敬强; 张坤; 林巧妹; 涂朝勇; 邵初晓; 朱锦德
    • 摘要: 目的 总结肝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丽水市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肿瘤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左右交界处。均行肝脏增强MRI,2例行超声造影检查。灰阶超声1例呈低回声,1例呈回声不均、周边见低回声晕;病灶周边及内部见血流信号;脏器学超声造影均动脉期呈整体均匀高增强,门脉期消退为等增强,延迟期为低增强。3例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稍减弱,高于周围肝实质信号;1例肝脏MRI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迅速消退;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大体病理肿块呈类椭圆形,切面呈灰白色或红棕色,见包膜,边界清。镜下示肿块有分化较好的肝细胞构成,伴脂肪变性,无明显异型性。4例患者术后随访4~21个月,无肿瘤复发迹象。结论 肝细胞腺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变,确诊仍需要病理诊断,手术切除安全可行。
    • 何晶玲; 林娴; 龙春艳; 魏芳; 李叶阔
    • 摘要: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复苏早期肾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将32只健康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随机选择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按照Wiggers改良法建立HS模型,选择1组为休克组,其余2组根据复苏时间的不同分为复苏2 h组、复苏6 h组;建立模型后行CEUS检查,观察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获取时间-强度曲线,对比各组峰值强度幅度(A)、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曲线上升支斜率(Gradient Between Start Frame to Peak Frame,Grad),并分析上述参数与肾功能及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组TTP延长,A、AUC、Gra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建立HS模型,肌酐(Creatinine,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复苏2 h组A、AUC增加,Grad升高,TTP减少,BUN、Cr稍降低,与休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液体复苏后各参数逐渐恢复;但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TP、Grad、BUN、Cr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组与休克组比较,所有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参数差异不显著,且AUC与实验室指标BUN、Cr的相关性最高,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CEUS可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复苏早期肾皮质血流灌注改变,其中AUC可作为一项敏感指标,与肾功能指标相关性较好,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监测方法。
    • 查佳安; 盛海龙
    • 摘要: 目的 研究动态超声造影技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1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肾脏超声造影、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检测,然后根据肾脏病全球预后改善指南(KDIGO)-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其中肾功能损伤组(A1组)27例,非肾功能损伤组(N1组)44例,比较2组间超声造影参数差异,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连续7d监测患者肾功能指标,第7天再次根据AKI诊断标准将N1组44例患者分为肾功能损伤组(A2组)15例、非肾功能损伤组(N2组)29例,重新比较2组患者入院24h内留取的肾脏造影参数与肾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A1组PI、AUC明显小于N1组、TTP明显大于N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肾脏超声造影对SAP并发AK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范晓华; 陈存国; 管建民; 陆文明; 邹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HC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SA引导下TACE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超声造影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所有患者治疗后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显著增加(t=11.701、10.383、10.119,均P<0.05),始增速度、增强速率显著降低(t=9.636、11.318,均P<0.05);(2)有效组治疗后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显著大于治疗前(均P<0.05),始增速度、增强速率显著小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有效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显著大于无效组(t=7.867、12.407、16.127,均P<0.05),始增速度、增强速率显著小于无效组(t=12.134、23.613,均P<0.05);(3)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始增速度及增强速率AUC分别为0.657、0.718、0.642、0.669、0.714。结论超声造影中达峰时间和增强速率预测HCC患者行TACE治疗疗效价值高。
    • 刘晓冬; 马芳; 许继梅; 杨巍巍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微血流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MI和CEUS检查,记录不同厚度斑块的SMI和CEUS评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SMI与CEUS检测的一致性。结果:100例患者共检查出121个斑块,其中21例患者检查出双侧颈动脉斑块,其余均为单侧,斑块平均厚度为(3.08±0.83)mm。斑块平均厚度为(3.08±0.83)mm,其中斑块厚度3.5 mm 40个。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Kappa值=0.875,提示SMI和CEUS检验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较强(P<0.05)。结论:SMI可用来显示颈动脉斑块内部新生血管情况,与CEUS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 宋鹏远; 塔娜; 王霞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CBL proto-oncogene家族蛋白成员CBL原癌基因C(CBL proto-oncogene C,CBLC)蛋白、X型胶原蛋白(type X collagen,COL10)成员COL10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全程新辅助化疗并进行保乳或全乳切除术治疗的19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取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化疗前,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病灶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定性和定量参数。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肿块切除术,由2位病理学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依据Miller and Payne改良病理反应分级标准评估疗效,分为病理完全应答(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组(102例)和非PCR组(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CBLC、COL10A1表达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PCR组的增强边界不清晰、出现灌注缺损、周围放射状增强和增强不均匀的比例显著高于PCR组,非PCR组的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显著高于PCR组(均P<0.05);CBLC高表达者出现高增强、增强边界不清晰、灌注缺损、增强不均匀的比例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I和AUC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均P<0.05);COL10A1高表达者出现高增强、周围放射状增强、增强不均匀的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I和AUC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显著低于低表达者(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强边界不清晰、PI及AUC增大是出现非PC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增强、增强边界不清晰、PI及AUC增大是CBLC低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增强、PI增大及TTP减小是COL10A1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参数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及CBLC、COL10A1表达水平,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预后。
    • 张赟; 伏钢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100个结节)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6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5例、未转移42例)与良性病变组(33例,甲状腺肿24例、局限性桥本氏病9例)。比较两组患者超声造影灌注表现,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患者病灶部位不均匀增强、增强时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界不清晰、有局灶性灌注缺损区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异度为93.94%(31/33),灵敏度为94.03%(63/67),准确度为94.00%(94/100);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为80.00%(32/40),灵敏度为91.30%(21/23),准确度为84.13%(53/63)。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显著,超声造影不仅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还可用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应用超声造影诊断可为临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陈欣; 王芳; 红华; 王玉敏; 李静; 孙跃
    • 摘要: 目的探讨肿块型PCM超声造影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肿块型PCM患者61个病灶常规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影像资料,归纳总结肿块型PCM超声造影模式。结果61个病灶超声造影后23个表现为快进快出,20个表现为快进等出,18个表现为等进等出。44个病灶高增强,17个病灶等增强;46个病灶边界不清,15个病灶边界清晰;48个病灶形态不规则,13个病灶形态规则;54个病灶造影后范围增大,7个病灶造影后范围无变化。32(52.4%,32/61)个病灶造影剂分布不均匀,29(47.5%,29/61)个病灶造影剂分布均匀。常规超声对肿块型PCM液化坏死区检出率为29%,超声造影对液化坏死区检出率为52%。结论不同病程的浆细胞性乳腺炎CEUS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CEUS可提高肿块型PCM液化坏死区检出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