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6-21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会议文集:首都医科大学超声科学系第一届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以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超声造影和或多层螺旋CT疗效评价为标准,比较分析即刻超声造影与术后7天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肝肿瘤患者124例157个病灶为观察对象.全部病灶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肝癌15个病灶,肝脏转移瘤142个病灶.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后5-10分钟、7天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门静脉期测量坏死病灶(无血流灌注区)最大直径. 全部数据测量均由两位有经验的超声医生测得.以术后3个月超声造影和或多层螺旋CT测量坏死病灶直径为标准,比较即刻超声造影与术后7天超声造影测量坏死病灶的准确性.结果:坏死区平均直径:即刻超声27±7mm,术后7天超声造影32±5mm。即刻超声造影测得的坏死区平均直径明显小于术后7天超声造影结果(P<0.01).敏感性(95%的置信区间)即刻超声造影32%(15-52%),术后7天超声造影36%(23-50%)。特异性(95%的置信区间)即刻超声造影93%(86-99%),术后7天超声造影94%(93-98%)。结论:即刻超声造影难以准确评价坏死区的大小,建议应用七天后造影评价射频消融疗效较好。
  • 摘要:目的:探讨犬脑消融术后消融灶及临近脑组织神经电生理的变化情况;初步研究脑微波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雌4只、雄6只。使用3%戊巴比妥钠按lml/kg体重进行肌注麻醉,充分暴露颅骨,于双侧颅骨额部、顶部及枕部分别钻直径约4mm骨窗各一。结果:10只家犬均顺利完成消融术前、后神经电生理的监测:10只家犬消融术前额叶、顶叶及枕叶神经电生理波形均主要呈睡眠状态的θ波,波幅在30~90μv之间;消融术后各测量位点的神经电生理波形、波幅出现明显差异:消融灶及消融灶边缘电生理波基本呈直线型:其余位点波形仍均以θ波为主,距消融灶2mm处脑电波幅度减低,波幅在10~30μv之间;距消融灶3mm处及额叶、顶叶处波幅基本同消融前相近,波幅在 30~90μv之间。结论:消融灶区域的脑神经元神经电生理活动消失,即微波消融可以实现靶目标脑组织的失功能性毁损,且靶目标周围脑组织损伤范围较小、程度较轻;微波消融术可望成为治疗部分脑肿瘤及其他病变的新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LT)无创观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心肌运动及心功能情况。方法:采用TTE检查和SPEL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联合观察19例FH患者心肌运动及心功能受损情况。按照心肌供血分布部位,分组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受损组、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受损组、右冠状动脉受损组。将TTE检查和SPEL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FH患者TTE检查表现为受累冠状动脉支配分布心肌运动及增厚率的减低或消失;FH患者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表现为受累冠状动脉支配分布心肌的局限性缺血或完全性缺血。冠状动脉受累越严重者,TTE显示心肌运动及增厚率降低越明显,SPECT显示心肌缺血越严重,心功能受损情况越严重;冠状动脉各分组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TTE和SPECT两种检查总体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TTE和SPECT心肌血流显像检查均可用来作为无创评价FH患者心肌运动及心功能受损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摘要:通过180例壶腹周围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并和CT, MRI, MRCF及ERCP比较,超声内镜在显示小肿块方面明显优于CT和MRI,超声内镜和MRCP及FRCP比较,由于超声内镜直接并直观显示肿块,而MRCP及FRCP只能通过充盈缺损间接判断,影响因素多,更为重要的是超声内镜可直接对5mm以上的小肿块行细针穿刺取得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依据,作者认为超声内镜是壶腹周围癌术前诊断中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技术。
  • 摘要:目的:为建立不同孕龄正常胎儿房室隔的测量值范围,并探讨其随孕周增长的变化关系及其与室间隔长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8例孕18~34周正常胎儿心脏进行检测,在放大的标准心尖四腔图切面测量房室隔长度,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房室隔长度与孕周及室间隔长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选68例正常胎儿中,房室隔长度与孕周呈正相关关系,房室隔长度随孕周的增长而增长(r2=0.85, P<0.O1),且房室隔长度随室间隔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2=0.8, P<0.O1).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不同孕周胎儿正常房室隔的标准测量值范围,其与孕周及室间隔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如果怀疑三尖瓣下移畸形或房室间隔缺损时本研究房室隔的长度可供参考。
  • 摘要: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动脉夹层(VAD)颅内外动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 1年经CDFI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证实的椎动脉夹层患者15例,通过椎动脉颅外段真腔及假腔管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颅内段椎动脉PSV、EDV、血管搏动指数(PI)等检测结果,综合分析VAD所产生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结果:15例VAD患者中外伤引起的继发性椎动脉夹层4例(27%, 4/15),无明确发病原因的自发性椎动脉夹层11例(73%,11/15)。15例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结论:CDFI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估VAD的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改变,而且与TCD结合可进一步判断后循环交通支的开放,为VAD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 摘要:本文介绍了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分型、室间隔穿孔、急性肺动脉栓塞、心包压塞等心脏急诊的定义、病理生理,分析了各自的临床表现,并着重探讨了各自的超声表现。
  • 摘要:目的:建立实验犬脾破裂出血模型,经二维超声观测创伤灶形态及腹腔积液,并经超声造影观察并评估脾脏创伤灶形态、范围及有无活动性出血.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以戊巴比妥钠实施全麻,麻醉后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正中线开腹充分暴露脾脏,以手术刀柄制作长宽深分别为4cm×4cm×2cm的创伤模型,逐层关腹.即刻行常规超声观测创伤灶形态、大小范围及腹腔积液,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脾脏创伤灶大小、范围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结果:二维超声显示实验犬脾脏创伤灶显示:创伤灶回声强弱不等,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晰,12只实验犬均可见腹腔积液。创伤灶超声造影表现为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无增强和/或低增强区,与周围正常实质分界清晰,5只实验犬可见造影剂快速从破裂的脾脏被膜处向脾脏外溢出。结论:成功建立脾出血实验犬模型,并通过超声造影证实脾脏创伤灶形成部位、范围及出血情况。超声造影可作为快速、便捷非侵袭性影像学方法确定脾脏创伤出血范围及破裂后脏器损伤程度,为进一步止血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及指导。
  • 摘要:本文通过对102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经腹部超声(TAS)、经阴道超声(TVS)及两者联合在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TAS检查,TVS探头频率更高,图像分辨力更好,且更接近病灶,受肠腔气体干扰比较小,不受腹部脂肪和瘫痕的影响,故图像清晰,因此对于包块较小的宫外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AS,但TVS的穿透力低,检查视野较小,对合并有较大的子宫肌瘤、附件区肿瘤等宫外孕患者,因附件包块位置较高时易漏诊,而TAS扫查范围大便于观察盆腔积液、子宫、包块及其相互关系故包块位置较高时,结合TAS检查可以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率。故在进行宫外孕的诊断时,可联合应用TAS及TVS检查,互相补充,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包块较大,临床症状较典型,TAS结合临床就可确诊;而对TAS检查阴性,而临床提示可疑宫外孕或者包块较小或特殊部位如宫角、间质部、残角、卵巢等,应进一步行TUS检查。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能否用于增强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Panc-1和Mia PaCa-2的细胞毒性,对超声介导下药物递送系统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常规培养Panc-1和MIA PaCa-2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0.1-300 μ g/ml),接受超声辐照(参数为频率1MHz,声强1.0 W/cm2,工作周期20%,时间30 s),MTT检测其细胞毒性作用.以相同超声参数辐照两种细胞,钙黄绿素及碘化丙啶分别用来对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活率进行检测,分析超声对其影响.结果:在Panc-1和MIA PaCa-2细胞,超声辐照可明显增强吉西他滨对两种细胞的细胞毒性(P<0.001)。与对照组(无超声辐照)相比,接受超声辐照后的Panc-1和MIA PaCa-2细胞中,钙黄绿素阳性细胞分别增加了28倍和43倍。并且,在两种细胞中,超声辐照并不产生明显的细胞损伤(P>0.05)。结论:低声强超声辐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增强。超声辐照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其中的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疑为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行TCCS及CE-TCCS检查,比较造影前后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并与DSA或CTA进行对比.结果:(1)经CTA或DSA检查证实,30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TCCS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示率为70%,CE-TCCS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示率为96.7%。其中颖叶、岛叶、小脑动静脉畸形TCCS测量畸形血管团大小与DSA一致,而5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顶叶及1例位于枕叶动静脉畸形,TCCS测量畸形血管团明显小于DSA,而CE-TCCS测量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均与DSA一致;(3)TCCS对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59.59%,CE-TCCS对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83.7%,造影后供血动脉流速较造影前略增快,但PSV,EDV,RI造影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颅内动静脉畸形及供血动脉的显示率,经颅超声造影检查测量畸形血管团大小与DSA检查结果更为一致。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和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超声诊断为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3cm)的孕龄期女性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组两组分别治疗.Ⅰ组(腹腔镜组):100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Ⅱ组(介入组):100例行超声引导下酒精硬化治疗.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检测FSH、E2及阴道彩超探测窦状卵泡数(Fo)、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阻力指数(RI),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并比较术后6~36个月的受孕率.结果:术前两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FSH平均9.3±11.5KU/L; E2平均80±11.1U/L,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Ⅰ组Fo平均8.6±3.1个,PSV平均12.2±2.9cm/s,RI平均0.73±0.21。Ⅱ组Fo平均8.0±2.1个,PSV平均14.2±2.9cm/s,RI平均0.78±0.25。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术后3个月工组:FSH水平升高,平均11.3士1.5U/L, E2水平下降,平均60±21.1U/L,Fo平均5.6±3.5个,PSV降低,平均10.2±3.lcm/s,RI升高,平均0. 88±0. 310 II组FSH降低,平均7. 3±2.8KU/L. E2升高,平均78±11.5U/L, Fo增多,平均7.6±2.8个,PSV升高,平均18.2±3.7cm/s,RI降低,平均0.68/0.29。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l)。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Ⅰ组:FSH, E2水平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但Fo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PSV不同程度升高,RI降低。但仍低于对侧卵巢。Ⅱ组:E2升高,FSH水平降低,Fo增多,PSV进一步升高,RI降低。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0. 05)。对两组进行6-36个月的受孕率的随访,Ⅰ组受孕率为26%(26/100)o Ⅱ组12月内受孕率为29%(29/100 ),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单侧巧囊腹腔镜剥离术对卵巢激素水平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但是对卵巢的窦卵泡数和卵巢间质血流的恢复无明显作用。超声引导下酒精硬化治疗不仅对卵巢功能无损伤,而且可改善卵巢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融合影像技术引导超声造影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漏诊的肝内异常血供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漏诊而增强CT/MRI检出的35例患者共42个肝内异常血供结节,运用融合成像技术将超声与增强CT/MRI图像进行对位融合,在融合影像引导下行超声造影,观察融合时间、融合成功率及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漏诊肝内异常血供结节的定位检出率,并以病理或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为标准,判断融合影像引导超声造影对肝内异常血供结节的定性诊断率.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图像对位融合,融合成功率100%,平均融合时间4.1±1.8 min (1min~l7min),融合影像引导超声造影共检出40个肝内异常血供结节,定位检出率为95.2%(40/42 ),1个结节位于右肝顶部因肺气干扰仍无法显示,另1结节位置深在,超声造影显示不清。融合影像引导超声造影定性诊断率为97.5% (39/40 ),并纠正了增强CT的2个误诊病灶。结论:融合影像引导超声造影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漏诊的肝内异常血供结节具有较高的定位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为临床完善诊断、指导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摘要:本文探讨了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CPA)用于评价131Ⅰ治疗Graves甲亢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更合理化131Ⅰ剂量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CDFI结合3D-CPA可以定性、定量判定甲状腺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对GD的诊断、预后评估、Ⅰ剂量的更合理化选择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的关系,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及5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各为一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这两组病例的乳腺癌组织的VEGF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进行评估,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同时应用新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来标记淋巴管,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VEGF、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是否具有差异以及这三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与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高表达VEGF的三阴性乳腺癌中淋巴结的转移率、淋巴管的浸润以及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都显著增加,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及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关系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它的阳性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区域淋巴管的形成和浸润有关,参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在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特性及淋巴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VEGF可以作为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靶点。
  • 摘要:本研究应用编码造影成像技术(coded contrast imaging, CCI)及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进行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three dimension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3D-HyCoSy),初步探讨其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旨在寻找一种理想的无辐射的检查不孕症患者输卵管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囊性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临床符合率。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0月腹部囊性变入院手术病人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m-12岁,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超声诊断方法及声像图特征.仪器飞利浦5000,凸阵及线阵探头全腹扫差.结果:胆总管囊肿6例、肠系膜囊2例、肠重复畸形1例、肠重复畸形伴肠套1例、卵巢囊肿4例、卵黄管囊肿1例、大网膜囊肿2例、重度肾积水2例、其中1例诊断来源不明、囊性畸胎瘤1例、误诊2例、其中1例急性胰腺炎重度腹水、腹水包绕小网膜、小网膜呈飘浮状,误诊为左中上腹囊性占位(考虑网膜囊肿)继发囊出血腹腔大量积液,另一例腹腔内淋巴管瘤脱入阴囊内,因只探查腹股沟及翠丸,误诊为右精索鞘膜积液。22例中有4例囊肿巨大。结论:超声对小儿腹部囊性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临床首选诊断方法,但有一定局限性,超声医生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特殊图像特点全面综合分析,做出提示性诊断。
  • 摘要:目的:超声造影对比MRI观察含脂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含脂质肝细胞肝癌的造影特征及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超声造影及增强MRI提示的160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MRI双回波序列成像提示病灶内含有脂质成分的17例患者,对比分析其常规超声的二维表现及超声造影的灌注方式.结果:含脂质肝细胞肝癌二维超声图像中呈不均匀低或等回声,且大部分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灶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符合于动脉期呈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退出的“快进快退”表现,但于病灶内部或周边始终可见斑片状、不规则的三期无增强区域。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82.3%,MRI诊断的准确性为88.2%,两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 628。结论:超声造影和MRI增强对于含脂质肝细胞癌都是具有较高准确率的诊断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升高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作用.方法:对135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高于4.0ng/ml的(平均年龄70岁,47-83岁)老年男性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随后,对这些患者上述检查阳性表现部位针对性活检,同时行常规六针活检.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 结果:135例患者中75例为前列腺癌(56.3%)。60例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阳性患者中42例为前列腺癌(70%);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5.3%(49/75)、83.3%(50/60)及72.6%(98/135)。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及经直肠前列腺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可使一些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P<0.05)。结论:在不影响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下,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异常升高患者先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可能会减少较多不必要的活检针数。
  •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疑似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分别行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 CE-TCCS)检查,分别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显示率的符合程度.结果:14例患者共42支椎-基底动脉(28支椎动脉和14支基底动脉),CE-TCCS显像中诊断为狭窄或闭塞的有29支,其中28支均被DSA证实;有13支CE-TCCS诊断为正常的血管,其中12支与DSA结果一致。相对的,TCCS显像中诊断为狭窄或闭塞的有21支,其中19支被DSA证实;有21支TCCS诊断为正常的血管中只有11支与DSA结果一致。以DSA为标准,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889 , P<0.01; 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429,P<0.05。结论:经颅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显示。在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方面,与TCCS相比,CE-TCCS与DSA结果显示出更好的一致性。
  • 摘要:本文选用8、16、24及32周龄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相同周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追踪观察各周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内中膜厚度(IMT),检测血清CRP水平,探讨了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监测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CRP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测量升主动脉的最大IMT变化,UBM能监测ApoE-/-小鼠的AS进程,IMT测量可作为判断和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准确有效的指标。2.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CRP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且与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 摘要:本文回顾了2007年1月-2009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病理、MRI或CT证实的肝血管瘤患者30例探讨超声造影分析软件中时间-强度曲线及伽马拟合曲线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时间一强度曲线及伽马拟合分析曲线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肝血管瘤病灶中心及周边的不同血流灌注特点,为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
  • 摘要:本研究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该技术在诊断评价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上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较准确的定量评价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程度,并且其操作简便,做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接受度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脾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EVB)高危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对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行常规超声和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检查,测量脾脏大小、脾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脾SWV值,并将患者根据有无出血史分为出血组(36例)、非出血组(3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脾剪切波速度值的差异及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脾剪切波速度值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脾剪切波速度值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p
  • 摘要: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透通路动静脉内瘘血管手术形成前后的桡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内瘘血管的走行、内膜、管径、血管截面积、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流速及估测血流量的进行观察和随访,研究血透内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规律.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74名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一周、术后三月、术后六月、术后一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测量血透上肢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后各血管走行、内膜、管径、血管截面积、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流速及估测血流量,以手术后内瘘使用六个月为手术成功标准,对比成功与不成功者之间的各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内瘘血管术后为典型的动静脉凄频谱改变,频谱呈高速低阻的湍流。2、手术成功者的术前头静脉和挠动脉内径与不成功者流速和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明显大于后者;手术成功者的术后三天流速和血流量与不成功者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明显大于后者;手术成功者的术后一周流速和血流量与不成功者的流速和流量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明显大于后者。3、内瘘血管手术后三天流速和流量明显高于术前,和一周后流速、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三个月较术后一周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内瘘形成有一个成熟的过程。4、PI, RI在术后多次测量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用来对血透通路动静脉内瘘血管手术前后进行观测,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给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第一部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评价兔急性闭合性阴囊损伤诊断价值rn 本文探讨了常规超声(CUS)和超声造影(CEUS)在兔急性闭合性阴囊损伤(BST)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CEUS或CUS联合CEUS可提高BST(尤其是挫伤)的诊断准确性,CEUS可以作为BST检查的一个重要补充。rn第二部分: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实验性睾丸挫伤的初步研究rn 本文探讨了超声造影在急性实验性睾丸挫伤时血流灌注表现。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定量检测急性睾丸挫伤血流灌注,对睾丸挫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个乳腺病灶(恶性34个、良性86个)的术前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二维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结果,将病变按BI-RADS分类后,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三种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采用McNemar 2检验,评价诊断效果.结果:利用超声波技术,结合数字信号及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将其成像于二维超声图像之上,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估测出组织内部的相应情况,从而间接或直接反映组织内部的弹性模量等力学属性的差异。超声弹性成像所反映的并不是被测体的硬度绝对值,而是与周围组织相比较的硬度相对值,它提供的是有关肿瘤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检测施加外部压力所致组织变形和扭曲的程度来反映被检测组织的硬度,被检测组织只要和周围组织存在弹性差异,弹性图上就能显示出来。组织的弹性系数越大,表明其硬度越大。,它比临床触诊所获取的信息更客观准确,对诊断有重要的帮助。以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分诊断为恶性病变,<3分为良性病变。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72.8%,准确性为72.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病变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80.1%,准确性为81.2%;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5.9%,特异性为91.3%,准确性为93.7%。结论:弹性成像技术是以弹性这一物理特性作为成像原理的,而与常规二维超声以声阻抗差别为基础的成像原理不同,这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存在着互补不足取长补短的可能性,研究证明两者技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对不孕症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阴道超声常规检查,确定子宫、双侧卵巢位置及结构特点.宫腔留置双腔管,先注入通水混合液,再注入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混悬液1.0ml (5mg/lml)+ 20ml注射用生理盐水,使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ontrast pulse sequence,CPS),对52例不孕患者行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相对照.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在52例患者中对96条输卵管进行了造影((8条输卵管切除术后),其中72条输卵管完全显影,17条输卵管部分显影,5条输卵管完全不显影。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与HSG基本吻合;通而不畅、梗阻患者与HSG比较差距较大。HSG诊断梗阻者显著多于超声造影。对通而不畅的患者超声造影还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结论: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全面观察子宫输卵管形态及判定卵巢、输卵管功能,同时可观察造影剂弥散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 摘要:经直肠双平面直肠超声探头,分辨率较高,而且操作简便,能够比较全面地探查到瘘管的走行,支管的分布以及内口的位置。手术医师可一并观察实时超声影像,提高了术前的预知性,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和瘘管的遗漏率;再加上术中认真、耐心的操作,从而明显地提高了一次性手术的治愈率。因此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对复杂肛瘘能够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 摘要:本文在简述超声医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超声造影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超声造影趋势,并探讨了超声造影在从事人员水平、目标病灶条件、MI成像配合、增益调节、帧频调节动态范围调节等多方面的注意事项。
  • 摘要:目的: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分析超声医学学科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方法:立足于超声学科,从超声设备、人员构成及临床角度出发,分析超声学科目前的现状与问题、未来十年的变化以及发展的对策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结果:介绍了目前超声设备、人员构成、临床角度的现状,分析了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结论:超声学科发展的本质是超声从业人员的发展。调整从业人员结构,规范从业人员技能。引领超声学科逐渐融合于大影像、临床,成为临床医、教、研必不可少的工具。
  • 摘要:本文通过对163例225枚甲状腺良性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及1-30月随访观察,探讨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治疗风险,并评价其近期及中期疗效.结果表明:1、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虽有较高的技术难度,但方法可行,实性结节可直接消融,囊实性结节可先将液体抽出后再对实性部分消融。该方法可用于单发或多发结节的消融治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2、超声造影法是评价消融效果及范围的最有效方法,可及时发现未消融的残余组织,指导补充消融。3、液体隔离带虽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但操作技术复杂。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后,大多数结节消融时不打液体隔离带也可避喉返神经损伤。4、随访观查射频消融甲状腺结节的疗效满意,术后结节体积逐渐缩小,6^-12月间结节体积缩小率可达80~90%,部分结节可完全消失。5、射频方法不仅能消融较小的甲状腺结节,较大的结节也能完全消融。但较大结节消融时风险高、费时长、技术难度大。6、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有一定风险,可能会发生喉返神经损伤、颈部血肿、疼痛等并发症,但细心操作并随着经验累积可将并发症降至最低;喉返神经损伤不必过分忧虑,多在术后1~6个月会恢复。7、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治疗风险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的微创方法。其创伤轻微、颈部不留疤痕,不仅能灭活瘤体,还能满足病人对形体美的需求。
  • 摘要:本文从心血管超声的微型化和便携化、组织解剖和功能结构观察的多维化和虚拟化、心脏流体和固体力学评价的可视化、心血管超声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四个方面简述了心血管超声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 摘要:本文比较了超声引导下内置冷循环射频消融和微波凝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并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评价射频消融(RFA)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了RFA和HIFU对不同大小和不同血供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微创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实验依据。文章还阐述了微创介入治疗原则与建议,分析了其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
  • 摘要:目的:初步总结甲状腺不同病理类型肿块的弹性图像特点,探讨甲状腺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采集116名甲状腺肿物患者共122枚实性肿物的常规二维超声和弹性超声图像,请五位超声医师采用双盲法,根据Fukunari N提出的4分评分方法,对肿块进行良恶性鉴别,其中1-3分认为是良性,4分认为是恶性肿块.Kappa方法检验超声医师之间的一致性,k值越接近于1说明一致性越高.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肿物的弹性评分,ROC曲线方法评价五位超声医师根据弹性图像诊断甲状腺肿块的效能,并计算最佳截断点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五位超声医师的评分具有中度一致性。良性肿块的弹性评分多集中在1~3分,明显低于恶性肿块的弹性评分(n<0. 001)。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弹性评分分布范围较广,平均为2.67±0.89分。甲状腺腺瘤多评为为2分,弹性图像上表现为中心为绿色,周边为蓝色的分布特点。亚急性甲状腺炎评分较高,与甲状腺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根据4分评分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 0.81, 0.79, 0.73和0.83。当选择3.5为截断点时,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71.6%。结论:甲状腺弹性成像能够半定量的评价肿块的硬度,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指标,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4分评分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重复性欠佳,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与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经增强CT或增强MRI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30例,均行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与经胆道超声造影检查,纳入本研究.比较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经胆道超声造影、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准确率.结果:30例患者中,常规超声、经静脉超声造影、经胆道超声造影、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的分型诊断准确率依次为73.3%(22/30), 90.0%(27/30)、86.7%(26/30)及96.7%(29/30)。其中,经静脉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的分型准确率优于常规超声(P=0.0l1),经静脉超声造影或经胆道超声造影单独与常规超声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95和0.197)。结论:经静脉超声造影联合经胆道超声造影能够全面评估肝门部胆管癌胆管腔内腔外病变情况,真正提高了超声分型诊断准确率。
  • 摘要:本文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2011年9月因椎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177例(192枚支架).根据支架的长度(L)、位置(55)及类型分组,采用CDFI检查,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内椎动脉起始段的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的变化,评价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分析不同分组内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性.以术后即刻DSA影像及1周内CDFI复诊结果进行评估,支架内残余狭窄率)20%定义为残余狭窄.结果表明:支架置入术可改善血管狭窄的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置入支架的位置不当是造成术后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一2013年2月期间,30例门诊或者病房患者,超声发现胆囊占位,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35岁。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腹部探头C5-2。二维超声常规检查肝脏、胆囊,在胆囊长轴、短轴图像清晰时判断病变大小、数目、回声、蒂及基底部情况以及占位与胆囊壁之关系。CDFI:详细观察占位内部血流分布、血流参数,尤其注意占位基底部及相延续胆囊壁血流情况。结果:富血供28例,乏血供1例,无灌注1例。其中12-20s出现增强,25-40s达到峰值,60s开始清除,100s达到廓清。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胆囊占位良恶性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息肉较大者手术是最佳治疗选择。
  • 摘要:本文对56例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经期延长及经血淋漓不尽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取截石位进行阴道超声扫查,重点观察子宫峡部瘢痕处的解剖学形态,并测量憩室的深度,残余肌层的厚度及总肌层的厚度.
  • 摘要:本文分析总结了儿童喉部病变的超声表现,并评价了超声影像诊断(简称超声)对其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1)超声对儿童喉部结构的显示良好;(2)超声对儿童舌根囊肿可作出准确的诊断;(3)超声对儿童声带运动不良的诊断可靠;(4)超声可以检出儿童声带的小病变,如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和喉乳头状瘤声带部病变;(5)超声对声门下狭窄有一定诊断作用;(6)超声对喉软化症的诊断困难。
  • 摘要: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法注射第二代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使用百胜超声造影显象软件(CNTI)技术,对11例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27个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分析病灶增强与廓清的特征.全部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此次有7例脾结核,均表现为无增强,1例病灶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延迟期缓慢推出,超声造影提示病灶为富血供,误诊为恶性病灶,病例结果是条状纤维组织伴胶原变性。与病理结果比较,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 8%, 94. 3%及93%,均高于常规灰阶超声诊断(分别为65. 5%, 88. 7%及81. 0%)。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增强与廓清的特征,对脾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应用应变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并探讨颈动脉斑块的运动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常规超声检查患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50例患者行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检查,观察脑梗死组与非梗死组间的斑块应变及运动特点,比较两组间近心端肩峰、项部、远心端肩峰的轴向速度、横向速度、相对速度、应变、轴向位移、横向位移的最大值间有无差异,另观察梗死组及非梗死组个位置的斑块应变及运动情况,比较各点间的运动及应变有无差异.选取10例进行颈部高分辨核磁共振检查,其中TOSAT1型脑梗死患者6例,非梗死组患者4例,观察其成像特点,其观察不同特点斑块的应变成像表现.结果:应变成像检查可反应斑块的运动情况及应变特点,脑梗死组较非梗死组斑块各个位置的轴向速度、横向速度、相对速度、应变、轴向位移、横向位移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斑块近心端肩峰运动较远心端肩峰在横向移动速度和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部应变较肩峰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成像10例行MRI检查显示,6例脑梗死组患者中,1例为溃疡斑块,2例为粥样硬化斑块伴斑块内出血,3例为粥样硬化斑块伴有明显脂质核心;4例非梗死组患者为纤维性斑块伴有完整纤维帽。结论:应变成像可以评估斑块的易损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应变及运动较明显,易损性高,尤其是近心端肩峰处横向运动明显。其评价结果与MRI有较好的一致性。
  •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在边缘型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边缘型肝癌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冷循环RFA治疗,根据瘤体大小设计布针方案及射频次数,治疗范围须完全覆盖肿瘤,并超出肿瘤边缘0.5~1.Ocm。治疗结束退针前,设置温度行针道消融,温度应高于85℃,防止针道转移及出血。治疗后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及相关血清学检查,以行疗效判断。结果:15例肝癌患者经RFA治疗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8例患者轻度肝功能损害,13例发生轻度发热,9例出现轻度疼痛,经护肝、对症等治疗后均好转。术后4周超声造影、增强CT检查显示18个肿瘤有15个完全坏死,占83.33%;肿瘤直径小于3cm的8个结节中有7个完全坏死,占87.5%;肿瘤直径在3-5cm的10个肿瘤结节中有8个完全坏死,占80%; AFY检测阳性13例,术后转阴11例,转阴率84.61%。结论:超声引导下冷循环RFA治疗边缘型肝癌是安全、有效、省时,为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与钼靶对照,探讨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对110例行高频超声、乳腺钼靶联合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头频率8-12 MHz,超声常规测量乳腺内肿快大小,记录肿块个数,形状,包膜,边界,内部回声,声晕,后方回声,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肿块108例(98.2%),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缘呈蟹足状或分叶状72例(65.4%),内部回声不均匀82例(74.5%),后方伴声衰减9例(16%),微小钙化8例(7.3%),70例血流丰富(63.6%)。超声诊断率89. 1%,误诊率10.9%。钼靶x线诊断率94.5%,误诊率5.5%,超声和钼靶联合诊断率98.9%,误诊率1.1%。结论:超声对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与钼靶x线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 摘要:目的:采用声学造影剂经外周静脉进行超声造影,研究直径<10.0 mm的兔肝VX2微小肝癌在不同造影方法前后的检出率.方法:30只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兔,分别经外周静脉采用单次和双次灌注法注射造影剂,二维超声扫查肝脏及肿瘤灶,选取肿瘤最大切面进入超声造影模式,采用低机械指数状态(MI 0.12),调节合适参数(深度、聚焦、总增益等)并保持不变,实时不间断观察病灶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于动脉相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与动物肝大体病理切面对照,观察30只新西兰兔中微小病灶的数量,超声造影单次灌注及双次灌注检出的病灶数量,3.0~5.0 mm病灶的检出率,5.0~10.0 mm病灶的检出率。结果:30只动物肝脏大体病理检查共检出41个微小肿瘤(其中3.0~5.0mm病灶15个,5.0~10.0。病灶26个)。其中单次灌注法共检出病灶数量为34个,检出3.0~5.0 mm病灶7个,检出5.0~10.0 mn;病灶25个;双次灌注法共检出病灶数量为39个,双次灌注法检出3.0~5.0 mm病灶13个,检出5.0~10.0。病灶26个。单次和双次造影法检出微小肿瘤情况:二者对3.0~5.0 mm病灶检出具有明显差异(P<0.05),二者对5.0~10.0 mm病灶的检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次增强造影法显著提高了微小肝癌(尤其是直径<5mm病灶)的检出率。
  • 摘要: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左心房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不同程度的风心病患者及年龄相近的30名健康志愿者,用Philips的iE33采集图像,应用QLAB软件脱机分析,分别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测得其左心房的前壁、后壁、侧壁、下壁、房间隔中段及下段(靠近房室环处)内膜下心肌层,测量各房壁的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及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及达峰时间.同时对比分析常规左心房功能评价参数,分别记录左房收缩前、收缩后的前后径、左房容积,左房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肺静脉速度时间积分.结果:RHD组左房各壁应变峰值较健康对照组峰值偏低,且应变峰值时间后移,平均应变百分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客观、准确评价RHD左房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RHD患者左房功能提供新指标。
  •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医学本科生关于超声诊断学课程教学过程的问卷调查,探讨大学教学附属医院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操作机会少等问题,并就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改进提出笔者的建议。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肝脏杨氏模量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53例健康志愿者,应用法国声威公司AixPlorer超声诊断仪,所有研究对象均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然后再进行肝脏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并行肝脏杨氏模量值定量分析,于深度4cm处测量感兴趣区域(ROI直径=1cm)内测量肝组织杨氏模量值.结果:所有553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肝脏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检查,肝脏超声弹性平均值为6.10±11.31Kpa,其中男性为6.18±1.27Kpa;女性为6.08±1.15Kpa,不同性别之间肝脏弹性值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肝脏弹性值分别为5.72±1.25Kpa, 6.21±1.63Kpa,6.26±1.74Kpa,三组两两比较后发现中年组和老年组均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年组及老年组之间比较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总之,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作为一项新技术,可作为无创定量分析肝脏弹性的一个研究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肝脏弹性时应考虑年龄因素。目前,这项新技术在肝脏研究中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弹性值的测量依然比较依赖二维超声图像的质量,当二维超声图像因受检者个体原因无法得到比较满意的图像时,则无法测得比较可靠的弹性值。另外,深度也是影响弹性值测量的因素,过深的深度(>lOcm)不容易得到比较满意的弹性图像,本研究只对正常人肝脏进行定量弹性值测量,期待针对于病理条件下肝脏的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在腔内治疗术后疗效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和经DSA和/或CTA证实为的42例IVCS的影像学资料,测量2组髂总静脉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并进行比较.以DSA为诊断标准,计算IVCS的彩超诊断符合率.14例患者行腔内支架治疗,术后一周内复查超声.结果:IVCS组前后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O1),受压程度大于对照组(P<0.O1)。42例IVCS中,左髂总静脉受压40例,右侧髂总静脉受压1例,另1例左右髂总静脉分别受到左右髂总动脉压迫。30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诊断结果均与DSA/CTA结果相符合。14例患者行腔内支架治疗,术后一周内复查超声:9例原狭窄病变解除,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病变处仍有>50%的残余狭窄。结论:超声能准确测量IVCS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并判断受压程度,超声可有效判断IVCS的腔内治疗疗效。
  • 摘要:本文讨论了联合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和二维血流显像等多种超声技术在诊断上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中的应用;评估了上肢动脉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形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评价了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结果表明:联合应用超声技术,扩展了二维超声显示血流的能力,提高了上肢动脉疾病的检出率,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信息。超声检查上肢动脉的优越性在于其检测方便、经济、重复性好,敏感性及准确性高,能够直接了解病变部位,通过彩色多普勒测量狭窄处、狭窄近端及远端血流情况及性质,能够通过二维方法及多普勒精确测量狭窄程度,观察管腔内有无血栓的形成,同时得出相关的血流参数,便于术前分析,进而为评价手术效果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幼儿斜颈的彩超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2012年6月超声诊断并最后经过矫正治疗好转的斜颈幼儿8例.对幼儿斜颈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患儿头均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其超声表现为患侧较健侧增厚,呈均匀型、欠均匀型或肿块型,肌纤维走向较乱,回声减低或增强,较轻者肌纤维走向与正常差别不大,仅表现患侧较健侧稍增厚,结合临床表现,不难诊断.结论:超声早期诊断幼儿斜颈,可为幼儿早期进行矫正治疗提供信息.
  • 摘要:目的:通过对颈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IJVVI)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超声造影(CEUS)对照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IJVVI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成年人(男、女性各20例),年龄39-75岁(平均55±14.2岁).仪器用GE Logic9彩超仪,4-7MHz线阵探头.造影剂为六氟化硫微泡(商品名声诺维,意大利Bracco公司),使用低机械指数造影成像技术(MI0.10-0.12).平静呼吸及/或瓦氏呼吸(VM)期间,CDU检测双侧颈内静脉(IJV)及颈内静脉瓣膜(IJVV)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反向血流达到的距离进行分级.CEUS显示有造影剂跨瓣膜反流者判断为IJVVI.将CDU及CEUS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个左侧瓣膜不能显示,借助CDFI可判断瓣膜存在,1个左侧瓣膜缺失,共计纳入研究79个瓣膜。1个瓣膜有明显瓣膜增厚僵硬形态学改变。R-IJV各段内径均大于L-IJV,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IJVVI检出率31.6%(25/79 ),右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50岁以上者工JVVI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下者(P<0.05)。平静呼吸时,随CDFI反流距离增加IJVVI检出率提高。平静呼吸,功能不全瓣膜与健全瓣膜的反流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功能健全瓣膜VM与平静呼吸的反流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不健全瓣膜VM与平静呼吸反流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l )。平静呼吸及VM,功能不全瓣膜反流峰流速均显著高于功能健全瓣膜(P<0.05&P<0.0l)。结论:只要掌握一定的血流动力学知识,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IJVVI评价可行。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对血管旁肝癌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灶大小,将50例肝癌患者53枚血管旁病灶分为两组,<3cm组20例共20枚,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3cm~4cm组30例共33枚,其中15例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18例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记录病灶周围大血管内径例行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观察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通过定期复查增强CT、增强超声及血肿瘤标记物水平来评价消融疗效和血管损伤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12个月,其中<3cm组的20枚病灶中19个获得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5%;3cm~4cm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病灶中53%(8/15)获得完全消融;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中的72.2%(13/18)病灶获得完全消融。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病灶周边血管均无明显损伤,血流通畅,仅2例病灶周边小胆管扩张,1例肝内出现4cm的胆汁瘤。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对直径<3cm的血管旁肝癌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后3cm~4cm肿瘤仍能取得较高消融率和较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
  •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黑龙江地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及其组织形态学特征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地区的3250例肾活检患者(1998年1月15日~2008年4月18日),了解肾小球疾病类型分布以及活检组织形态学特征.活检前常规采用百胜Mylab9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产地:意大利),探头频率:3.5MHz,行肾脏超声检查,排除肾囊肿、占位等肾脏疾病,探头配有相应穿刺引导架.并将肾脏活检组织形态按颜色分为Ⅰ-Ⅲ级.结果:3250例肾活检患者中,男性:1404例,女性:1841例。男:女=1:1.31平均年龄2615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病占83.02%(2698/3250),成人中最常见类型IgA肾病22.4%(728/3250),其次为系膜增生性GN17.2%(560/3250),轻微肾小球病变16.9%(551/3250),微小病变性肾炎占7.7%(MCB)(252/3250).肾活检组织形态特征为红白相间1988例(Ⅱ级),淡红色782例(Ⅰ级),苍白色480例(Ⅲ级)。结论:肾脏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肾活检资料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IgAN最多,其次为MsPGN,肾活检组织形态特征以红白相间为主61.2%(1988/3250 )。肾活检组织颜色可对肾小球损害程度做初步判断,最终确诊仍以血生化及肾脏活检病理结果为主。
  • 摘要:目的:制备出携带RGD肽及短肽K237的双靶向PLGA超声造影剂,以靶向ανβ3整合素和血管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对其相关特性进行检测并观察其在体外的靶向细胞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造影剂,利用碳二亚胺法将RGD肽及短肽K237与PLGA造影剂共价结合,制备出RGD-PLGA、K237-PLGA及同时携带RGD肽及短肽K237的双靶向RGD-PLGA-K237超声造影剂.用激光共聚焦检测FITC-RGD及PEK237与PLGA造影剂的连接情况,并在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对比观察非靶、单靶及双靶PLGA分别与细胞的结合能力,而后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比以上单靶、双靶与非靶造影剂的靶向能力.结果:连接FITC-RGD的PLGA周围显示明显的绿光,连接PE-K237的PLGA周围显示明显的红光,而同时连接FITC-RGD及PE-K237的PLGA周围则可显示绿光和红光。体外靶向实验显示单靶和双靶均较非靶PLGA更多地聚集在细胞的周围,其中双靶数量明显高于单靶。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双靶较单靶造影剂有更好的靶向性。结论:成功制备出同时携带RGD肽及短肽K237的双靶PLEA超声造影剂,且在体外实验中对同时高表达整合素ανβ3及VEGR2的细胞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结合能力明显强于单靶及非靶。
  •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充盈法超声检查对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的定位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2年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30岁~72岁,中位年龄55.7岁.仪器为GE LOGIQ9,探头频率为3.5~5.5Hz,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先采取二维超声检查,常规记录肿块部位、数目、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血流信号.然后让患者饮水500ml待胃肠充盈后重点观察肿块与胃肠壁的关系.结果:肿块最小者约0.5cm,最大约25cm:胃间质瘤10例(胃体底部8例,胃窦部2例,合并肝转移2例;恶性3例,低度恶性6例,良胜倾向1例);小肠间质瘤4例(均为恶性,其中1例两次手术后均发生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蔓延);1例误诊为结肠癌,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间质瘤伴空腔形成并与肠腔相通;1例胃壁神经鞘瘤;1例胃壁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结论:采用胃肠道充盈法判断肿瘤与胃肠壁关系,可以提高超声检查对胃肠道间叶组织肿瘤的诊断率。
  • 摘要:本文简述了经腔道超声造影方法,分析了经腔道超声造影在胆道疾病、输卵管疾病中临床应用,并探讨了经腔道CEUS探查瘘道的应用价值。经腔道超声造影可增加腔道与周围软组织的对比差异,有利于显示胆道、输卵管、引流管等结构,克服普通超声的不足,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经腔道超声造影安全、简便、无辐射,可作为X线造影的重要补充,能扩大超声技术的应用范围。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和超声造影和组织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及对肾脏肿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储存的动态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40例肾肿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o分析肾肿瘤的造影强化程度及类型合并MVD对肾脏肿物的良恶性及临床分期进行评价。结果:32例肾透明细胞癌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20例快速增强、快速减退,11例为同步增强,快速减退,1例为同步增强,缓慢减退;;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延迟增强、延迟减退,研究其峰值强度曲线的定量分析数值与MVD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得出峰值强度与MVD显著相关,且与病理类型良恶程度显著相关。结论:肾脏超声造影时相、增强模式对于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特征,且造影峰值强度和MVD能够较好的评价肿瘤的良恶性,由于MVD作为有创检查,所以超声造影更有突出的临床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对122例甲状腺结节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了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合TomTec定量分析软件,总结了良恶性结节的造影灌注特征;测定了CD31、CD34在甲状腺结节组织中的表达,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微血管计数,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血管生成情况;分析了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探讨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血管病理学基础,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不同灌注特点提供病理依据.
  • 摘要:本文结合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超声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诊断为肝癌的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了计算机自动制定和手动制定肝癌消融计划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手动计划,计算机自动制定消融计划需要消融次数更少、周边正常组织损伤更小,在较大病灶计算机自动制定消融计划更具有优势。
  • 摘要:本文介绍了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患者的准备工作,阐述了腹部扫查的技术,并分析了常见病变:真性腹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分离以及肠系膜缺血。文章最后描述了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世界超声中心腹部多普勒诊断标准。
  • 摘要:本文在简述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与良恶性评估的基础上,介绍了颈部淋巴结及其他邻近器官的超声评估,分析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并进一步探讨了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思维:其他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
  • 摘要: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 超声检查在肝脏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本文简述了布-加综合征、肝窦阻塞综合征及肝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分析了各自的超声诊断要点,最后探讨了超声新技术——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摘要:目的:将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应用在甲状腺微小病变诊断中,期望找到甲状腺微小病变定性诊断的更好方法.方法: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应用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5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查,首先启动VTI模式,产生组织弹性图,即VTI图像,随后启动VTQ模式,系统自动算出感兴趣区域的剪切波传导速度,同一部位至少检测3次,以连续3次VTQ测值上下浮动不超过0.1m/s作为实验数据有效的标准,所得结果取其平均值。所得的结果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结节良恶性的判定以术后病理作为标准,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弹性参数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状腺微小癌的UTI图像灰度明显高于甲状腺良吐微小结节,甲状腺良性微小结节的VTQ平均值为2.02±0.35(范围1.57至3.26 ),甲状腺微小癌中1例超过测值高限显示为无值,余甲状腺微小癌VTQ平均值为3.45±0.39(范围3.07至6.24 ),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VTI及UTQ技术能够辅助超声医师对甲状腺微小实性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但本研究受其病例数限制,良恶性结节的VTI及VTQ的cutoff值还有待于大样本实验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及与其声学特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8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斑块回声进行分组,各组患者均行颈动脉常规及超声造影检查,应用QLAB软件脱机定量分析斑块造影增强情况,对各组斑块造影增强强度、斑块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比值、斑块厚度及斑块面积狭窄率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低回声型斑块组造影增强强度高于等回声、强回声及混合回声型斑块组((P<0. 05);低回声型斑块组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比值高于等回声、强回声及混合回声型斑块组((P<0. 05);低回声型斑块组造影增强强度与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比值成正相关((P<0. 05),低回声型斑块组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比值与斑块厚度及管腔面积狭窄率不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超声造影技术可实时跟踪并显示斑块内微小的新生血管,同时可利用声学定量软件对斑块的易损性进行定量评估,为指导临床防治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 摘要:目的:肺部超声评估抗菌素对家兔急性肺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家兔分为A组6只和B组8只,分别经耳缘静脉麻醉,胸部备皮,仰卧固定于兔台.经胸部超声检查留取正常家兔肺部声像图后,经耳缘静脉注入油酸0.1ml/kg.胸部超声检查观察双侧前胸壁上、下肺野的声像图表现,动态观察至1小时.实验结束后,A组家兔肌注青霉素,每日一次,每次20万单位,连续三日.B组为对照组.A、B两组饲养至2周时再次行肺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家兔急性肺损伤恢复期的肺部声像图. 结果:正常家兔肺部的声像图表现为等距离的水平线状中强回声。家兔急性肺损伤的声像图上表现为弥漫性彗星尾征,呈孤立状、片状或瀑布样分布,以下肺野为著。注入油酸早期多表现为肺外缘的短小或孤立彗星尾征,观察至一小时均出现片状或瀑布状彗星尾征。B组一只家兔于术后第6天死亡,A组一只家兔在术后第14天行第二次肺部超声检查麻醉时死亡。两周后复查肺部超声,A组的肺部声像图表现与B组没有明显差异。解剖后大体肉眼所见:A, B组肺的腹侧面大体多呈粉红色,未见明确出血灶,其间散在条索状或小片状灰白色、灰褐色区域,程度不一。结论:本次实验存在样本量较小,应用抗菌素时间较短,饲养过程有一定不足之处等因素;因此,有关ALI动物实验过程抗菌素的应用剂量及时间,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 摘要:本文概述了射频消融技术.与肝切除、肝移植、FEI及MWA相比较治疗肝癌的地位及临床疗效,分析了热消融治疗肝癌的挑战。热消融是治疗肝癌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对于部分可手术切除的小肝癌能获得与手术相媲美的效果,有可能取代部分肝切除术成为首选的根治性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应用VFM技术,分析心梗患者舒张期左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VFM技术在评价心梗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为左室前壁心梗的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各时期左室心腔内涡流变化的情况,比较两组涡流相对于二尖瓣口的横向、纵向位置及涡流圈数;以及涡流半值面积(S)、涡流直径(D)、涡流最大流量(Qmax)、涡流强度(Qmax/S).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并与涡流强度(Qmax/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舒张早、晚期在二尖瓣前、后叶出现位置对称的两个涡流,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舒张早、晚期涡流位置更靠近中线,并向心尖靠近,且病例组后叶涡流圈数多于对照组,前叶涡流圈数无差别。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期涡流半值面积(S)及涡流直径(D)均增大,涡流强度(Amax/S )均减小。③Qmax/S与室间隔及侧壁的Ea/Aa呈明显正相关,提示心腔内涡流强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成为临床评价心功能状态的另一指标。结论:VFM技术能够准确的反映心梗患者左室心腔内血液流场的结构特征,为心梗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提供可靠流体力学依据,并提供了一定的量化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正常成人颈段胸导管的检查方法及其正常值,为诊断颈段胸导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78例健康志愿者沿左颈内静脉进行高频超声观察,观察颈段胸导管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依次于3个位点(弓部、干部、末端)测量内径,并对各部位内径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左颈段胸导管高频超声显示率为96%(269/278);颈段胸导管呈管状无回声,其内可见间断乳糜流,并于颈静脉角汇入静脉。其弓部、干部、末端内径分别为(2.29±1.10)mm, (2.32±1.06)mm, (2.61±0.98)mm,末端内径较弓部及干部增宽,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男女间各段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内径与身高、体重有相关性。结论:高频超声可有效检出颈段胸导管,正常值可供临床诊断参考。
  •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M型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三尖瓣环成形术后三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指标能否真实反映术后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在安贞医院进行左心瓣膜手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膜手术)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40例.入选条件:左心瓣膜重度病变,三尖瓣无器质性病变,合并3+以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左心及右心功能正常范围,肺动脉压<40mmHg,拟行左心瓣膜手术及三尖瓣环人工瓣环成形术.术前和术后除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外,应用M型超声测量右室壁运动幅度(RVWM),应用二维超声手动描记法在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室面积变化率(RVAC),测量右室基底部横径(RVD1)和中部横径(RVD2),测量三尖瓣环径,M型超声测量三尖瓣环运动位移(TAPSE),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TAPSV),测量三尖瓣反流面积(TRA),反流面积占右房面积比(TRA/RAA),反流速度(TRV)及压差(TRPG).术前一周、手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及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各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一次.术前与术后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TAPSE术前(20.25±3.05 mm),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及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分别为(8.68±2.83mm, 9.13±3.12mm, 9.20±2.46 mm, 9.29±2.58mm ) ,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PSV术前(17.814 cm/s),术后分别为(11.93±2.32 cm/s, 12.12±2.06 cm/s, 12.85±3.11cm/s,12.86±3.13cm/s),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VAC术前(45.62±4.32% )与术后(46.21±3.89%, 48.45±4.02%, 47.33±3.86%, 47.9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尖瓣成形术后,评价右室功能的指标三尖瓣环位移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会低估右心室收缩功能。在三尖瓣环人工瓣环成形术后不推荐使用三尖瓣环位移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超声造影对正常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1名,分别在4个剂量水平(剂量范围:0.5ml,1.2ml,1.8ml,2.4ml)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Yue,以寻找理想的造影剂剂量,采用QLab软件自动描记时间一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每一剂量在相同监测条件下的常用血流灌注参数.声学定量指标包括开始显影时间(arrival time,A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上升时间(△t=TTP-AT)、本底强度(basic intensity,Ib)、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Ip)及增强强度(△I=Ip-Ib).结果:随着剂量增大,曲线高度增大,下降段回落速度减慢。Ip及△I值在剂量为0. 5~1. 2 ml之间时,随剂量增大而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在1.2~2. 4m1之间时,△I无明显差别,Ip值虽然也随剂量增大而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从0. 5~2. 4m1,TTP值随剂量增大而增大,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I和上升时间(△t)的比值(△I/△t)与造影剂剂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剂量的声学造影剂对造影参数的影响较大。在造影剂一定剂量范围内,肝实质增强均匀,但如剂量偏小,则肝组织增强较弱,持续时间短,不利于造影的动态观察;剂量过大,则造影过程中可出现暂时的衰减,影响图像质量和定量分析结果,故造影剂剂量存在可用浓度上限。
  • 摘要:本文结合2011年1月—2013年5月间接受超声引导下头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及腹股沟区淋巴结穿刺活检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关键技术及超声对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以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
  •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结果,并与其他影像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病理诊断良性2例,交界性5例,恶性11例.超声检查在胃、十二指肠及小肠GIS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5%、51.0%和46.5%.声像图表现中,病灶大小及内部是否出现无回声区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CT、MRI等联合超声检查在GIST的定位、定性准确率方面更显优势。结论:超声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选用单极或多极射频针对肝包膜下肿瘤的消融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RFA 44例患者57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外周包膜下,长径小于4cm,数目小于3个.应用COOLTIP射频针治疗26例37个病灶;RITA TALON射频针治疗18例20个病灶,随访7-16个月.结果:术后1月手术成功率,COOLTIP组34/37;RITA TALON组19/20.术后4月完全消融率,COOLTIP组31/37;RITA TALON组18/2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RITA TALON针因其多电极的特性,在射频消融过程中不易受呼吸运动影响发生滑移,对肝脏外周包膜下肿瘤的消融具有一定的优势。
  • 摘要:目的:探讨脑内血肿的经颅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特征与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临床拟诊断为急性脑内血肿(ICH)患者66例,利用TCCS在急性期、亚急性期与慢性期观察血肿回声、边界改变,计算血肿体积,并在急性期观察颅内结构并发症.随机选取其中32例在亚急性期行CE-TCCS检查,观察血肿大小、形态及灌注情况,并与造影前对比.将TCCS、CE-TCCS结果与CT平扫、CT灌注(CTP)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T: 61例(61/66)经CT平扫证实为ICH;②TCCS:共显示50例(50/61)ICH。急性期时探查到其中33例ICH伴有侧脑室受压或扩张、血肿破入脑室及中线移位等并发症。血肿随着时间延长回声逐渐减低,边界逐渐清晰光滑。各期血肿长、宽、厚径及血肿体积与CT平扫测量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相关性。③CE-TCCS:经病灶同侧颖窗观察的30例工CH均显示清晰,血肿长径、宽径与CT平扫结果的相关性优于TCCS。2例经对侧颖窗观察的ICH均显示不清。n例(21.9%)ICH于血肿周边可见低增强水肿带,其宽度与CTP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TCCS能够明确血肿部位、出血量、颅内结构并发症及其不同阶段的二维超声特征,可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并对疾病病程进行初步判断;CE-TCCS可更加清晰显示血肿形态、边界,提供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灌注信息,能够更方便的动态观察水肿带变化。
  • 摘要:本文对93例女性患者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101个乳腺实性及囊实性小结节101个,采用法国SuperSonic Imagine 公司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超声诊断仪-AixPlorer,定量检测小结节的组织整体弹性模量值和弹性模量分布情况量化指标(Std),灰阶超声模式下将探头轻置于皮肤上,确定乳腺结节位置,在不施压状态下固定探头,进入弹性成像模式,弹性测量量程为0~180Kpa,设定实时弹性成像区大小,需大于病灶面积2倍以上,对靶目标稳定成像后静置3s,停帧,存取图像.在同步显示的灰阶图像引导下,将定量分析取样框放置于弹性成像区,依据结节形状尽可能覆盖病灶区域.结果表明:整体弹性模量和弹性模量分布情况量化指标(Std)分别从整体与局部分析乳腺小结节的弹性模量特征及分布规律,在评价乳腺小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而两者结合将对乳腺小结节弹性模量的分析更全面、客观,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小结节的良恶性。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学对间质性肺炎肌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8月—12月,10例以间质性肺炎住院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5-65岁.临床表现除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均有发热、四肢尤其是下肢疼痛.间质性肺炎诊断采用现有国际通用标准.超声采用日本Aloka a1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3MHz.采用直接检查法即将探头直接置于股四头肌、腓肠肌或者三角肌等部位.首先观察二维超声表现,包括两侧肌纤维回声增强或者减低,纤维连续性有无中断、肌肉厚度有无变化等等,并注意与正常人相对比;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有无异常,与正常人相对比.最后,超声引导下肌肉组织(股四头肌或者三角肌)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肌肉组织回声增强,结构紊乱,纤维连续尚好,肌肉组织变薄。CDFI:血流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横纹肌组织肌束内见肌纤维萎缩,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8例诊断为肌炎。2例活检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结论:超声有助于探讨间质性肺炎导致的肌肉损害原理并可进一步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超声可以发现间质性肺炎导致的肌肉损害,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能够明确诊断。
  • 摘要:本文评价了自制载量子点高分子微泡MBQDs/PLGA在SKOV3细胞种植瘤裸鼠组织分布情况,并探索了其超声辐照联合光动力学对在体种植瘤的协同抑制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MBQDs/PLGA的PDT显示抑瘤效果,而PDT-US协同作用肿瘤抑瘤效果显著,机制可能为聚焦超声以高聚焦能量杀伤靶区肿瘤,聚集在肿瘤周边丰富血管中载量子点微泡PDT作用抑制和消除靶区残留边缘肿瘤细胞。载量子点微泡将微创性光动力学疗法和超声治疗肿瘤结合一体,协同增效。载量子点微泡具有荧光、超声成像功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会为影像介导的无、微创肿瘤治疗拓展新的思路。
  • 摘要:本文概述了颅脑术中超声在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了术中超声造影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介入性超声在颅脑病变中的应用,入穿刺活检、、引流、微波热疗和消融、放射粒子置入等。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9例周围型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超声(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组(常规超声组27例)与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组(超声造影组32例),术后将所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取材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分析两组肺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结果:常规超声组经皮穿刺肺肿瘤活检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和77.7%(21/27),超声造影组经皮穿刺肺肿瘤活检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分别为100%(32/32)和96.9%(31/32);超声造影组取材成功率与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两组经皮穿刺肺肿瘤活检取材成功率(x2=5.l0,P<0.05)与准确率(Fisher检验P=0.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活检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病灶内的肿瘤活性区,区别坏死区,有助于穿刺取材部位的选择,提高穿刺取材的成功率与准确率,在周围型肺肿瘤穿刺活检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本文通过体模实验,分析了CT-超声实时影像虚拟导航(RVS)的靶目标区域配准误差(TRE)及引导穿刺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论1.操作者经验对THE及活检准确性无明显影响:2、目标深度对THE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活检准确性;3、目标距配准平面越远,THE越大,活检准确性越差。
  • 摘要:本文选取2009年8-2010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10例,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放置定位针在脑血管疾病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乳腺定位针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定位颅内血管疾病,术者均快速准确地发现病变,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尽量保留正常脑组织,减少不必要的脑组织损伤,提高了手术效率。
  • 摘要:文中病例属于Abernethy Ⅱ型,在该患者的数次超声检查中仅一次发现门脉主干异常,之前的多次检查中仅仅探查第一肝门处主要血管的血流方向,没有测量频谱及仔细观察局部解剖关系,误将扩张的肝动脉作为门静脉。通过本例患者的回顾分析总结,认为当超声检查发现有肝外门体分流,需认真分辨肝门处的血管,避免此类错误,同时应了解Abernethy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实时剪切波成像测量胸锁乳突肌杨氏模量值时声束平面与肌束不同角度对测量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10人,男115人,女95人,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22±15.17岁.无心脏病史,无呼吸系统病史,健康成年人.按照年龄分组分为青年组(67例,20-39岁)、中年组(90例,40-59岁)、老年组(53例,60-80岁)3组.使用使用法国声威(Supersonic Imagine)公司出产AixPlorer型Shear Wave TM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测量声束平面与肌束成不同角度的杨氏模量值.测量数据分为成角0度组,成角30度组,成角60度组,成角90度组.同时按照年龄分组青年组(67例,20-39岁)、中年组(90例,40-59岁)、老年组(53例,60-80岁)3组.结果:三组杨氏模量值为0度组:27.54±1.46Kpa,30度组:14.87±3.05Kpa,60度组:11.27±2.12Kpa,90度组:9.33±1.94Kpa,0度组>30度组>60度组>90度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后,杨氏模量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0度角条件下,男子组、女子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27.48±1.37Kpa, 27.63±1.57Kpa, 27.40±1.45Kpa,27.39±1.50Kpa,27.99±1.35Kpa。30度角条件下,男子组、女子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条件下,对应各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4.70±2.95Kpa,15.08±3.16Kpa,15.51±2.90Kpa,15.05±3.18Kpa,15.02士3.02Kpa,60度角条件下,男子组、女子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1.33±2.09Kpa,11.19±2.17Kpa,10. 91±1.98Kpa,11.79±2.17Kpa,10.81±2.04±Kpa;90度角条件下,男子组、女子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9.19±1.97Kpa,9.50±1.91Kpa,9.39±1.86Kpa,9.33±1.81Kpa,9.26±2.28Kpa。结论:应用实时剪切波成像检测胸锁乳突肌杨氏模量时,声束平面与肌束角度对杨氏模量值测量有一定影响,测量值与角度成反比。而测量值与性别及年龄无关。
  •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及透明成像模式技术联合应用在诊断胎儿畸形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8例妊娠16-39周的孕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后,再进行三维超声检查.成像模式包括表面成像、透明成像.畸形病例存储3-5幅图像.将结果与引产或出生后的结果比较,采用四格表运算法分别进行计算实时三维超声及二维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得出两种诊断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对658例胎儿检查中,共有畸形胎儿19例。其中单部位畸形11例,多部位畸形10例,共有畸形30处。二维超声对病变部位判断正确者18处(70.0%),漏诊9处,漏诊率30.0%。三维超声对病变部位判断正确者27处(90.0%),漏诊3处,漏诊率10.0%.30处胎儿体表畸形的二维、三维超声诊断情况对比其中实时三维超声正确诊断胎儿畸形17例,假阴性2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4%, 100%, 99.7%。二维超声正确诊断胎儿畸形13例,假阴性6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8.4%, 99.3%. 97.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相比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提高胎儿畸形的确诊率,是产前检查胎儿畸形的有效方法。
  • 摘要: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动静脉痰已屡见报道,但椎动-静脉痰十分罕见。在此病例的几项影像学检查中,CT根据占位改变推测有肿瘤,是不准确的;MRA只报告动脉瘤,尚不够明确诊断;超而声检查可进行多切面探查,对确定痰口来源十分准确,且可通过多普勒技术进一步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血管检查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行超声检查并均获得病理结果的545例颈部淋巴结病例.男311例, 女234例, 年龄10~90岁, 中位年龄46±16岁,淋巴结短径4~91mm.所有淋巴结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其中52例同期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两组,分析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不同特点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良性淋巴结组230例,恶性淋巴结组315例。行造影检查的52例中,良性组14例,恶性组38例。良、恶性两组的造影增强模式不同(x2=29.54, PO. 05 ),TTP-AT(t=1.80,P>0.05 ),PI(t=0.58,P>0.05)及颈部大血管TIC相关系数(t=1.17,P>O.05)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良、恶性两组TIC与相应颈部大血管TIC的相关系数均较高,相关性非常好。恶性组的短长径比值(S/L)和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组(P<0.0l)。两组间血流类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统计学差异(P<0.O1),但造影剂达到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恶性淋巴结与颈部大血管的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性均非常好,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成像(TCS)测量黑质(SN)高回声的面积与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S/M)诊断P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PD患者(PD组)和98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TCS检查,分别测量中脑及SN高回声面积,计算S/M比值.比较PD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中脑面积、SN高回声面积以及S/M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点(ROC)曲线计算两种指标最佳临界点诊断P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同时计算联合应用两种指标诊断P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PD组患者SN高回声面积、S/M分别为(0.34±0.27)cm2和(12.15±4.57)%,健康对照组受检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14±0.08)cm2和(6.37±3.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8、100.83,P<0.Ol).ROC曲线示,SN高回声面积的最佳临界点为0.20cm2,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40%, 74.50%, S/M的最佳临界点为7.52%,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10%,63.30%,当两种指标联合应用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40%, 78.60%a结论:TCS快速、便捷、可重复性强,是PD的重要筛查工具。SN高回声面积≥0.20cm2且S/M>7.52%的联合应用是诊断PD的最佳指标。
  •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超声造影引导定位经皮穿刺RFA治疗25例肝癌患者共34个癌灶,使用设备为Sequia 512超声诊断仪和OLYMPUS-celon 射频治疗系统.术后即刻和术后2-3天行超声造影评价灭活范围,术后1个月和6个月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MRI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操作相关较严重并发症。1例近肝表面病灶术中经超声造影明确肝周少量出血;3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右手臂轻度酸痛;8例近隔肌病灶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上述并发症(症状)均未行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术后即刻超声造影:28个病灶经一次性消融达到完全灭活,6个病灶灭活不彻底再次行RFA补充治疗。术后2-3天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无增强,部分消融区周边可见环状充血带。术后1个月和6个月复查超声造影和增强CT/MRI,所有治疗病灶灭活彻底,未见复发征象。结论:超声造影引导经皮RFA治疗肝癌定位精确,病灶灭活彻底,尤其对常规二维超声边界显示欠清和介入治疗后尚存活性的癌灶有特殊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应用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应变比值法(Strain ratio,SR)与萤火虫成像(Micropure)联合应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及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探讨其在发现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210例常规超声,Micropure和UE检查,并与患者手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绘制SR值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最佳诊断界值.计算出三种检查方法中的单一指标和较有意义的几个联合指标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比较各组间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UE比值法与Micropure联合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3.1%, 95.6%。结论:UE比值法与Micropure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 摘要:本文选取2012年11月一2013年2月无面神经疾病的健康志愿者64例,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常人面神经的超声检查方法,为以后面神经疾病研究奠定基础。
  • 摘要:本文结合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间乳腺病变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超声检查乳腺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BI-RADS分级3~5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具有良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而鉴别其良、恶性对临床如何处理乳腺病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BI-RADS分级较高、恶性程度较大的4b~5级病灶,可以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乳腺穿刺活检,在外科手术前明确诊断,从而避免了穿刺活检的盲目性。对于BI-RADS分级较低、良性程度大的3级和4a亚级病灶可以短期超声随访,尤其3级病灶可以短期超声随访为主。
  • 摘要:目的:选取一种新方法能够弥补肠镜对胃肠道粘膜下病变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方法的不足.方法:采用有回声型胃肠助显剂,口服或灌肠后超声检查,对占位性病变联合应用静脉声学造影.结果:对内镜不能确诊的粘膜下病变及外生性占位性病变显示良好.结论:肠道双重造影与内镜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分析诊断胃肠道病变.
  • 摘要:目的:评定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9例外伤后经临床检查可疑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其中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及透视检查肋骨骨折阳性患者25例,阴性患者4例,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其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进行计算和评估.结果: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可直接显示肋骨及肋软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肋间隙血肿、肋软骨内部回声不均匀等。29例患者中,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及透视检查肋骨骨折呈阳性患者25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见肋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其中27例可见骨折周围区软组织挫伤,21例可见肋间隙血肿。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及透视检查肋骨骨折呈阴性患者4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例患者可见肋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1例患者肋骨骨皮质连续性良好,肋软骨连续性中断,其中24例可见骨折周围区软组织挫伤,21例可见肋间隙血肿,1例患者肋骨及肋软骨未见明显异常,4例均可见肋间隙血肿。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结合临床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本文评价了卵巢肿物三维超声成像声像图反映术后大体解剖结构的准确性;分析了三维直方图血管参数鉴别诊断卵巢肿物良恶性的价值,并探讨了其与肿瘤内部病理微血管的关系。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卵巢肿物的解剖结构。三维超声血流参数可在术前反映卵巢肿瘤内血管的生成情况,有助于鉴别卵巢肿物良恶性。因此,三维超声可作为一种新的术前检查方式,帮助鉴别诊断卵巢肿物的性质。尽管如此,由于一些良胜卵巢肿物增生活跃,其内血管丰富,所测血管参数偏高,易误诊为恶性;而少数恶性卵巢肿物新生血管不丰富,属“乏血流型”,血管参数偏低,易漏诊为良性。因此,在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卵巢肿物时,建议结合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及患者的临床表现、CA125水平综合分析。
  • 摘要:目的:总结腹股沟区不典型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与病理检查结果或临床对照,对24例腹股沟不典型病变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结果:腹股沟及会阴部脂肪瘤4例,腹股沟血管瘤2例,圆韧带囊肿2例,膀胱疝入右侧腹股沟1例,腹股沟疝手术误扎输卵管并积液1例,股静脉扩张1例,精索炎3例,腹股沟疝肠管嵌顿3例,股骨滑膜囊肿1例,腹股沟区积液3例,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认识不同病变有相同声像表现,相同声像图表现可为不同的病变,利用病变的血流特点,结合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腹股沟病变诊断.
  • 摘要:本文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观测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不同分期时的声像图特征,并用弹性应变比值分析软件对SAT不同分期时的硬度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SAT病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肿块的弹性图像特点,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并评分,评价弹性超声在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0月在哈医大二院进行检查并有确切病理的甲状腺实性肿块患者99例,采用弹性超声进行术前检查,每个病灶均由两位有丰富经验的超声医师进行检查并存储满意的动、静态图像,计算肿块的strain ratio值.另请5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采用双盲法,通过回顾性观察采集的图像对肿块进行良恶性鉴别,根据Fukunari N教授提出的4分评分法对肿块进行评分.Kappa方法检验超声医师之间的一致性,ROC方法评价5位超声医师根据弹性图像诊断甲状腺肿块的效能,并与strain ratio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共入选良性肿块74枚,恶性肿块35枚。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肿块的弹性特点不同。当选择评分为3分和strain ratio=4.225为截断点时,两种方法鉴别甲状腺肿块的敏感度分别为82.4%和81.8%,特异度分别为71.6%和82.9%,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和88%。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实性肿块具有不同的弹性图像特点。弹性超声能够提供肿块的硬度信息,在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Strain ratio值评价方法的诊断效能高于4分评分方法,但两种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联合应用。
  • 摘要:本文探讨超声引导下实验家犬脑组织微波消融灶边缘水肿带、出血带纵向性改变,探讨脑组织微波消融边缘损伤范围的早期改变.结果表明:利用多序列MRI扫描可以综合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犬脑组织消融灶边缘改变情况,可以对水肿带、出血带、微小血管形成情况及缺血带进行监测。消融所致出血损伤中,不仅包括紧邻消融针的明显出血灶,脑组织中也存在微出血灶。消融所致的损伤包括继发性损伤,是消融过程中所应保护的组织结构,即损伤半暗带的早期保护。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3例DORV病例,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DORV的诊断与手术的关系.方法:顾性研究2002-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与韩国世宗病院DORV患者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2月-15岁,中位年龄6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使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5-1, S8-3探头,经常规切面、剑突下切面及胸骨上窝切面,多角度扫查,所有图像存盘。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3例患者超声诊断28例为左位心,5例为右位心。超声诊断准确率分97.8%。33例病例利用室缺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及右室流出道加宽23例,外管道手术2例,大动脉调转术2例,改良Glenn分流术11例,Fontan纠治术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RV精确,无创,对手术术式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DORV解剖类型复杂多样,手术目的是建立畅通良好的左室和右室流出道。室缺的位置和左室发育情况决定手术方案及疗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