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2006年全国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
中华医学会2006年全国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

中华医学会2006年全国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06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06-10-2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资料表明,目前有成千上万的人罹患呼吸疾病,其中包括3亿哮喘病患者、8000万中到重度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和成百万轻度COPD、过敏性鼻炎及其他常被漏诊的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目前,全球慢性呼吸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对呼吸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普遍存在不足.2005年约有400万人死于慢性呼吸疾病,如不采取行动,死亡总数在未来10年内将增加30%.据估计,目前中国的死亡总数中有17%源于慢性呼吸疾病.在全球3.2亿的吸烟者中,中国约占30%.另外,还有50%以上的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这其中包括其父母在附近吸烟的婴儿和儿童.本文介绍GARD北京启动仪式的内容纪要和过敏性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 摘要:目的 通过对变应原检测和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不良反应的统计学分析,了解所用制剂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变应原检测及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资料,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先后使用德国阿罗格公司及丹麦ALKABELLO公司变应原皮肤点刺液检测变应原;使用ALKABELLO公司安脱达作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严重度分级按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标准. 结果 在6 227例变应原检测中,有23例发生不良反应,占点刺总例数的0.37%,其中17例为2级不良反应,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对80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儿,共注射1 200人次,有6人,共20人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占注射总人次的1.67%.其中15例为2级不良反应,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在本组患儿中,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度敏感个体,有3人反复发生不良反应5次,1人反复发生3次.变应原检测显示,螨均为强阳性.由于观察细致,处理得当,患儿迅速恢复,无1例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采用本文所使用的制剂作变应原检测和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率均低,且程度不严重,治疗效果好,说明其安全性良好.
  • 摘要: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 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2002年2月至7月间哮喘发作期儿童136例,男96例,女40例,分成1~3岁组41例,~5岁组50例,~15岁组45例;其中病程≤3个月29例,35例按GINA方案使用吸入激素.对照组为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的内分泌门诊儿童,共67例,男34例,女33例,其中1~5岁35例,~10岁32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PIgM、IgG抗体,MPIgM. 结果 (1)哮喘发作期儿童136例中有CP-IGM阳性28例(20.6%);单纯CP-IGG阳性10例(7.3%);合计CP感染率为27.9%.其中1~3岁组急性CP感染率为14.6%,~5岁组22%,5岁以上组24.4%;三组既往CP感染率分别是0.6%和15.5%;年龄因素与CP感染率呈弱相关(R=0.26,P<0.01).对照组67例中急性CP感染3例,占4.5%,既往CP感染2例,占3%,合计阳性率7.5%,其中1~5岁35例中未检出CP感染者;两组比较,哮喘发作组CP感染率明显升高(P<0.0001).哮喘儿童中MP-IGM阳性15例,阳性率11%,对照组阳性5例,阳性率7.4%(P>0.05).(2)哮喘发作期患儿病程≤3个月的29.例中,CP感染者12例,占41.3%,较病程长者CP感染率要高(P<0.05).(3)在吸入激素治疗时仍有哮喘频发的35例哮喘患儿中,7例CPIgM阳性(2%),4例CPIgG阳性(11.4%),合计占31.4%,5例有MP感染(14.3%).所有CP和/或MP阳性患几经大环内酯类4周治疗后哮喘病情得到了控制. 结论 CP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CP感染与部分哮喘儿童的哮喘发作有密切关系,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因其免疫力薄弱,CP的致病作用更应予以重视.在新诊断的儿童哮喘中有较高的CP感染率.对使用吸入激素控制不佳的儿童哮喘,应注意CP和MP感染的评估,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 摘要:儿童皮肤病的临床特点:病程短,变化快,病史不清;患儿不能表达自己的症状(瘙痒?疼痛?);家属不能提供准确的病史,须多方面询问病史;进行有创检查(皮肤活检、穿刺等)困难.仔细观察皮肤损害,根据皮损的特点确定诊断非常重要,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各种皮肤病的皮损特点,做到看图识病,针对性地询问病史和检查确定诊断和治疗.本文介绍涉及的鉴别诊断的主要皮损和皮肤病。
  • 摘要:1997年WHO召开了国际变应原免疫治疗会议,指出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是目前对季节性和常年性鼻炎与哮喘唯一的病因疗法,具有根治性和预防性作用,可潜在地改变变应病的自然进程的.对长期习用的变应原浸液提出应按其作用机制而改称为变应原疫苗. 变应原疫苗治疗的机制近年来已有较长足的认识,虽然都认为极其复杂,但所获得的基本证据已成共识.而对于激素包括局部吸入激素的抗炎对症治疗作用似乎有所保留,毒性远期的影响是一个争论问题,长期吸入可降低骨质密度,影响儿童的生长速度,具有与剂量和年龄相关性.用β2激动剂不当的不良反应,已是众所周知的.本文研究儿童过敏哮喘疫苗和经口免疫治疗。
  • 摘要: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和成长,并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烦恼,也令许多儿科医生头痛不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许多研究认为与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由于总T淋巴细胞和T辅助淋巴细胞减少,刺激机体产生IL-2、IL-4、γ-干扰素的能力降低,B细胞合成抗体减少,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加上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导致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呼吸道是各种细菌最易侵入的地方,一旦免疫力降低,各种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反复感染,因此应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患儿的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槐杞黄颗粒的药理研究,毒理研究以及临床免疫调节作用。
  • 摘要:根据血清IgA浓度<0.05mg·ml-1w可确定有IgA缺陷,在受试者中对其粘膜的研究显示,粘膜中缺乏产生IgA细胞.虽然这些IgA缺陷者多表现看似"健康",但是这种免疫缺陷与过敏体质的增加有关,或与食物抗致敏以及反覆感染(尤其是儿童)、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增加有关.有趣的是,与IgA缺陷有关的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呼吸道.这可能与呼吸道粘膜IgM的代偿作用比肠道粘膜更小有关,以及/或可能与IgD的促炎作用有关,因为IgD主要存在于上气道中.本文研究免疫球蛋白A缺陷,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免疫球蛋白A反应以及免疫治疗。
  • 摘要:目的 玉屏风散是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常用小组方,目前尚无文献报道玉屏风散对T辅助细胞介导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玉屏风散治疗对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了解其对Th1和Th2及其平衡的影响. 方法 8周龄Balb/c小鼠经OVA全身和鼻部局部致敏激发制作过敏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早期干预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玉屏风散提取物2 500 mg/kg,7天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脾脏Th1和Th2细胞以及鼻部病理改变. 结果 动物模型组Th2细胞表达显著增高(9.86±1.40);玉屏风散治疗组Th2表达显著下降(3.41±0.72,P<0.01);中药干预组也可保护OVA诱导的Th2细胞早期表达增高(6.27±1.21,P<0.05).本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可抑制Th2介导的上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F=30.53,P<0.0001). 结论 本研究证明玉屏风散对Th2介导的上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治疗作用,该方剂能提高Th1/Th2比值和抑制Th2细胞的过度表达.
  •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GH-IGFs)以及身高的变化. 方法 皮质醇(cortisol)、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的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 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ein-3 IGFBP3)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身高应用标准法测量并记录. 结果 支气管哮喘儿童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其血清的皮质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0.0335,P>0.05).血清GH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0.6625,P>0.05).血清IGF-I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2.5499,P>0.05).其血清IGFBP3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F=0.5742,P>0.05).观察组患儿身高治疗前、治疗后24个月时与正常年龄相匹配儿童身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22,P>0.05),(t=0.612,P>0.05). 结论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24个月)对哮喘儿童的血清皮质醇、GHIGF-I IGFBP3及身高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农村哮喘防治状况,探索哮喘控制简易方案在农村实施的可能性,推广中国哮喘联盟提倡的规范治疗,推广GINA方案的吸入疗法;为哮喘防治积累临床经验,提供临床依据.同时在本地区内使农村医生了解哮喘防治现状,培训农村医生,把社会游医误诊误治的哮喘病人引入正规治疗. 方法 于2006年2月至2006年5月期间,在周边农村选8个自然村,共入选哮喘病人111人,采取开放、自身对照方法,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同时口服中成药平喘康胶囊.每4周随访1次,观察最高呼气峰流速(PEFR)占预计值百分比、哮喘症状计分、病人主观感觉、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 PEFR占预计值百分比:治疗前为58.17+23.06治疗后3次随访分别为68.81±23.68、75.46±26.21、78.41±25.5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别.哮喘症状记分:治疗前为1.83±0.67治疗后3次随访分别为1.18±0.61、1.06±0.59、0.93±0.67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别.病人主观感觉:48.11%的患者感觉明显好转41.51%的患者感觉好转,9.43%的患者感觉无明显改善,只有0.94%的患者感觉加重.总有效率93.4%.6.3%的患者出现不同情况的不良反应,但均较轻微.3个月后坚持用药的患者仅为20%. 结论 哮喘控制简易方案是适合在农村社区实施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容易掌握.但农村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下且农村医生对哮喘防治新知识的匮乏制约了农村社区哮喘控制简易方案的实施,如何采用合理方案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哮喘防治新知识的宣传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 摘要:目的 观察呼吸道转染IL-4RA基因对哮喘模型过敏性炎症的干预作用. 方法 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空载体干预组,激素治疗组,目的基因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在试验第1天和第7天和第14天通过腹腔注射0.2 ml混有40 mg氢氧化铝和10 μgOVA的pH7.4PBS液致敏,空载体干预组和基因干预组在试验第12天连续给药三天,激素治疗组在激发的同时给予激素雾化吸入一周,在试验第15天用5%的OVA对小鼠进行雾化激发,连续一周.在最后一次激发后24小时放血杀死小鼠,检测血浆IgE水平和血中嗜酸细胞计数,留取肺组织标本做进一步的分析:用ELISA方法检测BALF中的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并对BALF中各种炎症细胞计数,肺组织用10%的甲醛固定,组织切片做HE染色,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STAT6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携带目的基因IL-4RA成功地整合到了宿主基因组中,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的IL-4RA的基因高表达成功地阻止在哮喘模型鼠气道由IL-4和IL-13诱发的气道嗜酸细胞浸润,另外,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4RA在气道的表达明显地阻止了哮喘模型气道的黏液的分泌,同时也减少了过敏性哮喘相关的TH2细胞因子水平,因此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治疗慢性哮喘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的极有潜力的药物.
  • 摘要:目的 了解尘螨抗原(HDM)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及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3+ICOS+细胞阳性率、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 mRNA表达水平、培养上清IL-4、IL-10、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CBMC、成人PBMC体外经PHA和/或HDM刺激前、刺激后CD3+ICOS+细胞阳性率;用RT-PCR法,检测上述细胞体外经PHA和/或HDM刺激前、刺激后T-bet、GATA-3以及Foxp3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上述细胞在体外经PHA和/或HDM刺激前、刺激后培养上清液IL-4、IL-10、IFN-γ表达水平. 结果 HDM显著下调CBMC经PHA刺激后的CD3+ICOS+阳性率(46.21±17.75% vs.74.46±18.00%,P<0.05).HDM显著上调PHA刺激前(自身对照组)CBMC T-bet mRNA表达(2.00±0.66vs.0.70±0.21,P<0.05),显著下调CBMC经PHA刺激后的Foxp3mRNA的表达(1.72±0.35 vs.1.38±0.27,P<0.05).HDM显著增加CBMC PHA刺激前(自身对照组)的IFN-γ分泌,(19.88±2.89vs.4.57±2.77,P<0.01),减少CBMCPHA刺激后IL-10分泌(246.87±152.39Vs.617.28±388.83,P<0.05). 结论 HDM对CBMC的作用强于PBMC,可下调CBMC刺激后的CD3+ICOS+阳性率,显著上调PHA刺激前CBMC T-bet mRNA表达,增加CBMCPHA刺激前IFN-γ的分泌,减少CBMCPHA刺激后IL-10分泌,提示早期接触过敏原HDM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强,可促进新生儿Th1样反应,HDM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调Foxp3 mRNA的表达而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 摘要: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疾病已不是传染病,而是难以治愈的癌症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对这些疾病很难用治愈率来评价治疗效果,生存率的作用也很有限,因此迫切需要综合的评价指标.此外,随着疾病谱和医学的发展引发了健康观和医学模式转变,健康已不再是简单的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活动的完好状态.因此传统的仅关注生命的保存与局部躯体功能改善的一些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面临严重挑战.一则未能表达健康的全部内涵;二则未能体现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三则未能反映现代人更看重活得好而不是活得长的积极心态.鉴于此,广大的医学工作者进行了生命质量测评的探讨,并提出了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概念。本文介绍,生命质量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制订、儿科哮喘生命质量、生命质量量表的评价及统计。
  • 摘要:目的 建立携带IL-4RA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 方法 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IL-4RA通过质脂体转染PA317细胞进行包装,在两周的G418筛选后,PA317抗性克隆产生并扩增,PA317细胞上清收集后转染NIH3T3细胞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 结果:显示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最高的病毒滴度为1×104CFU/ml。
  • 摘要:目的 构建具有拮抗IL-4作用的IL-4变异体(IL-4RA)的表达载体,并通过真核宿主细胞表达变异蛋白. 方法 设计突变引物,从小鼠的PBMC细胞提取总RNA,R-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断.将该片断构建在真核表达载体上,并在真核细胞BHK-21中表达,通过Eilsa方法检测变异蛋白的表达. 结果 通过测序分析及限制性酶切鉴定,采用RT-PCR成功的完成了IL-4RA的扩增和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载体转染真核细胞后在上清中检测到IL-4RA的表达. 结论 经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成功的在真核细胞表达出IL-4RA.
  • 摘要:目的 探讨痰中炎性细胞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5(IL-5)的表达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 方法 负压吸取痰标本39例,其中哮喘组(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合并支气管肺炎)婴幼儿24例,非哮喘组(支气管肺炎)婴幼儿15例,同时监测两组患儿的气道阻力.用DTT处理痰标本,其中上清液用ELISA法测IL-5,沉淀物涂片.每个标本的沉淀物涂片数张,涂片分别行瑞氏染色作普通分类计数及免疫细胞化学测TGF-β1,的表达. 结果 哮喘组气道阻力为(0.53±0.26)kPa/L·S明显高于非哮喘组(0.25±0.16)kPa/L·S,P<0.01;哮喘组嗜酸细胞计数为(20.25±15.36)%、IL-5为(16.85±6.54)μg/L与非哮喘组(1.69±2.07)%,(13.56±3.06)u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15例哮喘患者痰液炎性细胞中出现TGF-β1阳性表达,而非哮喘患者中未见有TGF-β1阳性表达,而且TGF-β1阳性表达率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5之间成线性相关,分别为(r=0.780,P<0.01),(r=0.892,P<0.01),与气道阻力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结论 IL-5、嗜酸性粒细胞(Eos)、TGF-β1,在哮喘患者痰中有过度表达,并能较好的反应哮喘患者气道病变,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为哮喘的病情和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 进一步了解吸入布地奈德防治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70例<3岁的中重度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泵吸普米克令舒0.5 mg bid 14天后改为普米克气雾剂200~600 μg/d,对照组不用吸入激素,常规治疗,包括口服强的松或静滴地塞米松,但时间每次小于7天,随访观察2年. 结果 治疗组患儿发病次数、咳嗽、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少,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防治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摘要:目的 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日益引起关注.神经源性炎症是指由气道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感觉神经肽所介导的炎症.神经激肽A(neurokinin A NKA)是气道重要的感觉神经肽之一,NKA通过其特异的细胞受体(NK2)而发挥生物活性.本实验旨在研究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豚鼠气道及肺组织中NK2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卵蛋白超声雾化吸入法致敏豚鼠20只,随机分为哮喘组和治疗组.哮喘组用卵蛋白超声雾化吸入法致敏及诱喘,制作豚鼠哮喘模型;治疗组于诱喘前7天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地悬浊液),每日两次至诱喘当天(共8天).另取10只豚鼠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同期吸入作对照组.哮喘组和治疗组均于诱喘后24小时取材,对照组同期取材.留取气管及肺组织于含I‰DEPC的多聚甲醛固定及肺组织标本冻存.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K2受体mRNA表达的部位和分布;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肺组织中NK2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 结果 1.光镜下哮喘豚鼠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中均可见到有NK2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着色呈棕黄色,主要分布于气管、支气管的纤毛黏膜下平滑肌周围;肺实质和间质及血管周围也有少量表达.正常对照组在上述部位表达微弱.哮喘豚鼠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光镜下可见NK2受体mRNA在哮喘豚鼠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中的表达,但其着色及密度均明显减弱,甚至消失.2.统计学分析显示,哮喘豚鼠气管黏膜下和平滑肌周围NK2受体mRNA相对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豚鼠吸入糖皮质激素后,气管黏膜下和平滑肌周围NK2受体mRNA相对含量较哮喘组明显减低(P<0.05),但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哮喘豚鼠肺组织中NK2受体mRNA的表达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吸入糖皮质激素组哮喘豚鼠肺组织中NK2受体mRNA的表达的含量较喘豚鼠显著减低,P<0.05,同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哮喘时NK2受体mRNA表达明显上调,主要分布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和平滑肌周围;2.哮喘时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和平滑肌周围以及肺组织中NK2受体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增高;3.吸入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哮喘时气管及肺组织内NK2受体mRNA表达的分布及相对含量.
  • 摘要:目的 探讨对儿童哮喘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过敏原诊断技术进行过敏原测定.对其中85例屋尘螨及粉尘螨过敏患儿采用德国阿罗格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副反应,做好护理工作. 结果 脱敏治疗总有效率78.8%,哮喘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由治疗前平均(6.9±4.2)次/年降至(0.8±0.2)次/年(P<0.01),治疗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为(68.8+19.1),治疗后为(90.4+13.2)(P<0.01)治疗前PEF(最大呼气流速)为(66.7±18.9),治疗后为(92.3±14.1)(P<0.01);EC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治疗前平均(14.2±5.7)ug/L,治疗后为4.9 μg/L(±2.9)(P<0.01). 结论 采用尘螨脱敏治疗作为哮喘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 摘要:目的 提高过敏性紫癜的非典型病例,尤其是皮疹出现前以腹痛和/或消化道出血病例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为及时使用激素等对症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 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25例,均以剧烈腹痛伴便血就诊,临床高度疑诊过敏性紫癜.(1)使用奥林巴斯XP20或XP240胃镜检查(术前肌注安定、654-2,咽部喷洒1%地卡因,口服祛泡剂-艾普米森);(2)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情况;(3)胃窦部钳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检测. 结果 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散在点片状红色或暗红色瘀斑,部分有糜烂表浅溃疡.其中20例在发病后2周内出现皮肤紫癜,4例在发病后2~4周出现皮肤紫癜,1例在4周后出现.消化道黏膜病变范围越广,程度越重,出血量越多,临床上腹痛则越明显,提示胃镜下黏膜损害程度与临床表现相符. 结论 通过胃镜检查观察到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的状况,可早期明确非典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为及时使用激素等对症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可根据消化道黏膜病变程度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摘要:目的 探讨了PD-1在MP感染和支气管哮喘之间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MP感染无喘息史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患儿和非MP感染无喘息史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患儿T、B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以及PD-1在CD3+T、CD4+T、CD3+CD4T、CD19+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结果 ①哮喘发作患儿CD19+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高于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同病种MP感染组T、B淋巴细胞百分比有高于非MP感染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②MP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组PD-1在CD3+T、CD19+B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MP感染哮喘发作组PD-1在CD3+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高于正常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MP感染激发了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支气管哮喘患儿在机体免疫反应过强时B淋巴细胞上PD-1不能随之表达上调,可能最终导致了哮喘的发作.
  • 摘要: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对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剂量递增阶段的耐受性. 方法 应用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皮下注射对24例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剂量递增阶段每次免疫注射后速发和迟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在每次变应原注射前和注射30分钟后测定肺功能. 结果 剂量递增阶段全部患儿免疫注射总次数为370例次.14例(占全部病例58.33%)发生27例次(占全部注射7.3%)速发不良反应,其中26例次(占全部速发反应96.3%)为轻度局部反应(肿胀直径小于5cm),1例次为轻度哮喘.21例(占全部病例87.5%)发生38例次(占全部注射10.27%)迟发不良反应,其中9例次为轻度全身反应(占全部迟发反应23.68%),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1例次局部反应中度(肿胀直径5cm),其余均为轻度局部反应.各次免疫注射前后肺功能各参数变化率的变异范围为FEVi(-18.9%~15.8%)、PEF(-35.6%~33.3%)、FEF25(-29.5%~51.7%)、FEF50(-38.6~48.4%)、FEF75(-49.1%~249.2%)、MMEF(-38.2%~101.7%),各参数变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哮喘患儿对标准化屋尘螨提取液特异性免疫治疗耐受性良好,绝大多数局部不良反应为轻度,全身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及时调整剂量递增方案,可能减少可控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各次免疫注射对肺通气功能无显著性影响.
  • 摘要:目的 目前关于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经确立,而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等方面,均与哮喘有许多共同点.本研究意在通过检测毛支患儿尿中LTE4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以探讨CysLTs在毛支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毛支与哮喘的内在联系. 方法 观察组毛支患儿共32例(急性期18例,恢复期14例),健康对照组1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外周静脉血进行外周血EOS计数;并留取尿液5ml,其中3ml检测尿肌酐的浓度、尿LTE4水平.检测尿LTE4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结果 ①毛支患儿急性期尿LTE4水平(117.83±26.61 pg·mg-1 creatinine)明显高于恢复期(53.18±15.79 pg·mg-1 creatinine)和对照组(34.08 ±22.44 pg·mg-1 creatinine)(P均<0.01);恢复期组尿LTE4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②毛支患儿急性期外周血EOS计数值(117.06±35.21×106/L)明显低于恢复期(231.14±69.17×106/L)(P<0.01).③急性期组尿LTE4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性(r=0.473,P<0.05). 结论 1.采用ELISA法测定尿中LTE4的水平可准确反映体内CysLTs的总体水平,且具有取材方便、非创伤性,方法快速、敏感,结果准确等优点.2.CysLTs参与毛支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毛支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有理由认为毛支与哮喘具有相同的发病机理.
  • 摘要:目的 详细了解儿童过敏患者发病特征,主要致敏原种类,探讨儿童过敏疾病的预报方法. 方法 利用公安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2001年至2005年逐日过敏者皮肢试验病例,统计了0~14岁儿童13种过敏原每一种患病人数、季节分布、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特点;分析了发病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 结果 在儿童过敏疾病中花粉占30.3%,其次是室内尘土13.6%、螨8%、霉菌Ⅰ 7.3%、霉菌Ⅱ 6.5%、昆虫4.6%等.儿童发病主要集中在7~8岁、11~12岁、13~14岁三个年龄组,其中13~1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29.2%. 结论 花粉是引发儿童过敏疾病最主要的过敏原,其次是室内尘土、霉菌和螨.花粉症发病率与花粉浓度高低和花粉致敏度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室内尘土、螨、霉菌、昆虫过敏疾病与温度湿度变化关系密切,季节特征明显.经研究表明花粉症和其他主要过敏疾病均可预测.
  • 摘要:目的 观察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改善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方法 将小儿过敏性鼻炎5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海水鼻腔喷雾(海水喷雾组)和激素喷雾方法(激素治疗组). 结果 海水喷雾组的总有效率为82%,激素治疗组为86%,其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5. 结论 海水鼻腔喷雾改善小儿过敏性鼻炎缓解症状,安全性、顺应性好,副作用小,保持了生理机能,是改善小儿过敏性鼻炎较有效的非药物方法.
  • 摘要:目的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随着对气道炎症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由气道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所介导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日益受到重视.现认为与哮喘关系较为密切的感觉神经肽有神经激肽A(NKA),P物质(SP),神经激肽B(NKB).本项目旨在研究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与内源性感觉神经肽含量变化的关系;小儿哮喘时各种感觉神经肽之间的相互关系;激素治疗是否有降低感觉神经肽及其受体的作用;哪些因素可促进(或抑制)感觉神经肽及其受体的分泌。
  • 摘要: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涉及到临床各学科,变态反应病是一种常见病,占人群发展率的1/4,随着近代科学,特别是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变态反应病才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近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心理护理。
  • 摘要:支气管哮喘发作,呈持续状态,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安.常需要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80例支气管哮喘二、三级的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治疗前给予了气道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溶液进行雾化治疗缓解症状,对照组给予帮备10 mgQD 5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帮备的基础上加用平喘Ⅰ号合剂治疗5天,治疗前后测量峰流速值比较, 结果显示,雾化+帮备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75%,雾化+帮备+平喘Ⅰ号合剂的治疗组有效率92%,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组治疗后峰流速值恢复得较好,平均值>20%.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持续状态能改善肺部功能。
  • 摘要: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 方法将82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开顺联合雾化吸入,同时静滴抗病毒药物,抗支原体药物及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对照组给予静滴抗病毒药物,抗支原体药物及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氨茶碱治疗.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1h后哮鸣音消失或减少的例数和呼吸困难,哮鸣音,痰鸣音消失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开顺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腺样体在儿童时期较易肥大,从而诱发耳鼻喉科各类相关疾病的发生,如:儿童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鼻、咽部各类疾病有着相互的联系和影响,因此探讨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鼻-鼻窦炎这些儿童中的常见疾病的相关性,对疾病的综合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研究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测、预防和对策,包括,一、古老的免疫接种,二、现代免疫接种的开始,三、免疫接种受益和风险比较,四、疫苗所含成分,五、疫苗的种类及其优缺点比较,六、疫苗诱发的正常反应及其处理,七、疫苗诱发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八、速发过敏反应的预测,九、不宜接受免疫接种的人,十、接种后非疫苗所致不良反应的鉴别,十一、临床常遇的几个问题。
  • 摘要: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并持续难愈的慢性咳嗽,往往成为家长和医生关注的焦点.误诊误治率高,被反复使用各种抗生素,或反复进行各种无意义的检查,且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或反复4周以上.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很多,特别是胸片阴性,肺部无体征的病例,本文讨论慢性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
  • 摘要:病毒感染与喘息密切相关,很多有急性喘息症状的患儿有流涕、低热等其他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典型表现.几个大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大多数有喘息发作的婴幼儿被证实有病毒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病毒感染可直接导致喘息发作,并可能是哮喘的激发因素.本文研究,一、病毒感染引起喘息发作的几种可能机制,二、病毒相关性喘息的转归,三、治疗措施。
  • 摘要:变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表现为当机体通过吸入、食入、注入或接触等各种途径接受某种变应原(allergen)刺激后,出现某一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引起各种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本文介绍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与其它疾病的诊断有所不同,包括非特异性诊断及特异性诊断两部分,非特异性诊断即疾病诊断,特异性诊断指病因诊断,既明确致敏变应原.特异性诊断方法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两大类。
  • 摘要:哮喘和过敏性鼻结膜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并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呈上升趋势.尽管近年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不断推出新型的治疗药物,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似无明显改变,从而人们又重新关注到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这种在一个世纪前就出现的治疗方法,由于疗效与风险的利弊权衡,一直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大.但也正是认识到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可以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进程的唯一治疗方法这一对病人来讲的最大利益,多年一直未停止对治疗用的抗原产品进行研究,使其在抗原浓度,生物学活性和免疫效能方面逐渐改进,质量及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更适合临床应用;同时,近年来多项作为循证医学证据Ia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也证实,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法能确实改进哮喘和过敏性鼻结膜炎的症状,减少病人用药;2006年7月及10月欧洲变态反应原临床免疫学会EAACI在其官方杂志Allergy上又相继出版了关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2个增刊,肯定了舌下脱敏疗法的疗效和提出了抗原特异性免役治疗的欧洲标准,足以见得目前对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重视.在今后的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中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 摘要:变应性疾病是在一定的遗传背下,由多种因素参与的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巳知至少有10余种细胞、30余种细胞因子和50余种活性介质参与发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变应性疾病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发现:①在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除了变应原激发后在15~20分钟所发生的速发相反应外,在激发后6~24小时还可发生迟发相反应.此反应较速发相反应更为重要,因为它与此病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②慢性炎症是变应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和发病机制.③证实了除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外,T淋巴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均参与了慢性炎症的形成.④包括白细胞介素(IL)和黏附分子在内的数十种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分子参与了发病的免疫调节.④发现了许多参与免疫调节的新的炎症介质及其有关的受体,如白三烯受体等.变应性疾病的发病主要涉及变应原、抗体、细胞、受体、和介质5个环节,其中细胞起着关键作用,它们有着不同的受体,又能分泌多种介质.自从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了几十种含量极微参与过敏性炎症调控的细胞因子,并籍助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通过动物模型研究T细胞在复杂的过敏性疾病发病机理中的地位逐步有所了解。本文主要探讨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 摘要:近年来医学界已经了解了遗传性过敏病基本上乃是一种与多重基因遗传有关的慢性过敏性发炎反应.此炎症反应会因受到各种诱发因素的激发造成临床上的过敏发作,而其发作的部位则与其所遗传到的各别器官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当此炎症反应发生于支气管时我们称之为气喘病,发生于鼻腔、眼结膜时称之为过敏性鼻结膜炎,发生于胃肠时称之为过敏性胃肠炎,而当其发生于皮肤时我们称之为异位性皮肤炎.本文研究儿童气喘卓越计划常见的问题与困难和管理模式。
  • 摘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被认为是唯一能够缓解症状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途径是皮下注射,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被认为是近年来一种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在欧洲、南亚、中东、南非、澳大利亚、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广泛使用.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0例粉尘螨过敏的哮喘和/或鼻炎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为期25周的临床观察.入选患者年龄4~1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安慰剂对照组(n=15)接受为期25周的临床观察,分别依照说明书给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或安慰剂.在治疗第2、3、4、6、10、14、18、22周进行随访,在治疗第25周结束临床观察.在整个治疗期间受试者每天记录日记卡,包括日、夜间哮喘和鼻炎症状积分、应急用药及早晚峰流速值(PEF值)的测定结果以及其他局部和全身症状.在定期随访时医师进行临床评估,治疗结束后复查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哮喘和鼻炎症状和体征评分、用药计分、肺功能及各项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并在试验结束前让患者进行疾病转归的自我评价. 结果 (1) 30例研究对象中,共脱落1例;(2)试验组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早晨PEF值和自我疗效评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体征评分、每日症状评分和自我疗效评估有显著改善(P<0.05);(3)两组夜间PEF值、白天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FEV1及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的改变量无显著差别;(4)试验组哮喘患及鼻炎患者应急用药量较安慰剂组减少,但两组应急用药量改变情况无显著差别;(5)两组治疗前后粉尘螨皮试等级变化无显著差别;(6)试验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哮喘轻度发作和局部皮疹;(7)用药25周以后,两组血清特异性IgE(sIgE)水平较用药前无显著改变,而试验组的血清特异性IgG4(sIgG4)平均水平显著增高(P<0.05). 结论 "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
  • 摘要:目的 探讨辅舒酮、喘乐宁联合用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对大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的干预效果.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阐述哮喘及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 方法 采用Wister大鼠,用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并给予辅舒酮、喘乐宁联合用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的数目变化;检测大鼠血清IL-12量的变化与气道重塑的关系;对比不同组大鼠肺组织α-SMA、I-Collagenase表达水平;明确哮喘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形态、功能的变化;对比药物对气道重塑的影响. 结果 (1)两组药物对气道内炎性细胞的聚集无明显影响,p均>0.05.(2)辅舒酮、喘乐宁联合雾化吸入更能有效提高血清IL-12的水平,t=19.74,P<0.01.(3)辅舒酮、喘乐宁联合用药较孟鲁斯特更能有效降低肺组织α-SMA和CollagenType1的表达,P均<0.05.(4)辅舒酮、喘乐宁联合用药较孟鲁斯特更能保护气道纤毛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气道炎性损伤;抑制气道平滑肌的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有效防止气道重塑的发生.有效抑制平滑肌增厚等气道慢性炎性损伤. 结论 辅舒酮、喘乐宁联合用药较孟鲁斯特更能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气道慢性炎症,从而减弱哮喘气道重塑,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保护气道形态和功能.
  • 摘要:目的 探讨阿罗格(R)NHD对过敏性疾病进行变应原特异性脱敏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20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变应原特异性脱敏治疗,变应原包括螨、霉菌和花粉,脱敏治疗分初始阶段和维持阶段,初始阶段分为0、1、2、3四级浓度,从最低浓度,最小剂量开始,每周逐渐递增剂量和浓度.维持阶段以3级浓度的个体最大耐受量每月进行维持,总疗程在2年左右. 结果 坚持接受脱敏治疗196例,192例有效,有效率占97.9%.4例效果不明显.安全性(206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13例,其中局部反应7例,轻度全身反应的4例,严重全身反应的2例.依从性分析(206例患者中完成初始治疗阶段的192例,维持治疗的152例). 结论 疗效高,安全性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摘要:目的 为探讨NK细胞活性在小儿哮喘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尘螨过敏的哮喘息儿5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30例,分别检测其NK细胞活性.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疗法,特异性免疫前后检测其NK细胞活性及总IgE. 结果 哮喘患儿的NK细胞活性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尘螨特异性免疫前较特异性免疫后的哮喘患儿的NK细胞活性显著增高(P<0.01),总IgE显著降低(P<0.01). 结论 NK细胞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特异性免疫疗法有助于NK细胞活性增强,降低总IgE水平,从而降低哮喘的发作几率.
  • 摘要:目的 分析4岁以下哮喘患儿特应性分布状态及其与临床特征关系. 方法 采集63例经临床诊断的4岁以下哮喘患儿病史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初次喘息年龄,已发作喘息次数,病史月数,父母过敏史(主要为经临床诊断的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个人过敏史(主要为经临床诊断的湿疹和过敏性鼻炎).UniCAP100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筛查混合食物变应原(fx5E)、混合霉菌(mx2)、混合吸入性变应原(Phadiatop)以及测定血清总IgE水平.归纳本组患儿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分布状态,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特征对变应原致敏的影响作用. 结果 fx5E、mx2、Phadiatop阳性率分别为40.3%、14.5%、14.5%,三类混合变应原筛查总阳性率为46.8%,总吸入性变应原致敏率24.2%.与病史资料比较,个人过敏史总阳性率为46/62(74.2%),父母过敏史阳性率为33.9%.提示经变应原筛查检出特应性(即可能存在IgE介导)状态与病史资料提供的潜在特应性有一定差异.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初喘年龄、食物变应原致敏、总IgE水平、父母过敏史对吸入性变应原致敏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进一步比较父母过敏史的影响,结果为父母哮喘史对吸入性变应原致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对上述有显著性意义的临床特征因子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父母哮喘史、食物变应原致敏、初喘年龄、总IgE水平有显著意义,从Exp(B)值显示父母哮喘史和食物变应原致敏对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影响作用最大.单因素分析筛选结果为吸入性变应原致敏、总IgE水平对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对此两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时则显示此两因素对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4岁以下临床诊断的哮喘患儿经体外检测显示约四分之一存在吸入变应原致敏:父母哮喘史、患儿食物变应原致敏、初次喘息年龄在2岁以后和高IgE水平诸项临床特征提示存在吸入性变应原致敏的可能性大.
  • 摘要: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6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静脉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氨茶碱,每日1次,疗程5 d.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其他相同综合治疗如补液、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等. 结果 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和静脉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氨茶碱均能有效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与静脉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氨茶碱相当,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 观察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安脱达(R)SQ(Alutard(R)SQ)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与不良反应. 方法 68例轻-中度儿童哮喘给予安脱达治疗共25 wk.治疗前后监测肺功能,每日晨、晚间PEF,日间、夜间症状和药物评分.记录每次注射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后FEV1,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96±24,113±16),(92±23,116±16).0~12 wk和13~25 wk的平均日间、夜间症状和药物评分分别为(0.13±0.10,0.06±0.06),(0.06±0.07,0.02±0.04),(0.507±0.023,0.48±0.05)分.0~21 wk和22~25 wk晨晚间PEF变异率为(1.5±0.96,1.0±0.39).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安脱达(R)SQ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25 wk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症状、减少用药量和改善肺通气功能,可安全用于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
  • 摘要: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又称为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或减敏疗法(hyposensitization),是在临床上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后,将该变应原制成变应原提取液并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经反复注射或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与患者反复接触,逐渐提高剂量和浓度,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过敏现象得以减轻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研究,1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2 SIT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理,3 SIT治疗过敏性哮喘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4 安全性,5 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6 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 摘要: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gE(tIgE)的含量及其意义. 方法 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婴幼儿哮喘及儿童哮喘发作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tIgE ECP水平. 结果 (1)婴幼儿哮喘与儿童哮喘患儿血清tIgE ECP水平明显高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健康儿童P<0.05.(2)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IgE ECP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3)儿童哮喘患儿血清tIgE ECP与婴幼儿哮喘患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血清tIgE ECP是导致哮喘发作的一种重要介质,对婴幼儿哮喘和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其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儿童哮喘患儿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7.1岁.入院前3天均无静脉或口服激素史.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及其缓解期分别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法留取支气管诱导痰液并检测其细胞成分.正常对照组22人,男14人,女8人,平均年龄7.0岁,既往无毛细支气管炎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无哮喘病史及家族史,1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史;支气管诱导痰液的采集及检测同研究组. 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百分比较缓解期、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显著,均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总数的百分比热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显著均P<0.01,而巨噬细胞占总数的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各组间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不同发病时期气道内的炎细胞变化不同.讨论Fahy等多位学者研究证明急重症哮喘发作其支气管诱导痰中以中性粒细胞占主导地位,而缓解期则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有文献报道支气管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目增多,提示激素效果较好.所以通过支气管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值可以发现早期哮喘.另外儿童哮喘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提示应当充分注意呼吸道感染在儿童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支气管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不多,而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多的患儿,尤应注意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 方法 按照lrwin等所制定的慢性咳嗽诊断方法为指南,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类,并予针对性治疗. 结果 107例咳嗽患儿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或上感后慢性咳嗽为婴幼儿咳嗽最常见的原因,占72.5%,鼻后滴注综合症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学龄前及学龄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占58.9%.给予针对性治疗后,80%症状缓解. 结论 对小儿慢性咳嗽应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 摘要: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其受体(CCR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二组,哮喘组和生盐水对照组,卵蛋白(OVA)致敏及诱发哮喘;制备大鼠肺组织病理标本HE染色;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肺组织Eotaxin蛋白表达及肺组织和骨髓组织中CCR3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肺组织中Eotaxin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哮喘组大鼠外周血、骨髓、肺组织中EOS计数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中EotaxinmRNA、Eotaxin蛋白及CCR3白,骨髓中CCR3蛋白均显著增加(P<0.01). 结论 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Eotaxin蛋白及Eotaxin mRNA表达增高;肺组织及骨髓中CCR3蛋白增高.
  •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观察咳喘固本方剂对哮喘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轻、中度哮喘患者47人,患者入选前一月无免疫调节药应用史.服药前及服药四周后测SIL-2R、IL4,并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肺功能变化. 结果 服药4周后,患者除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并SIL2R、IL4较服药前有明显改变(P<0.01) 结论咳喘固本方剂对哮喘患者有调理肺肾固本澄源之效,在调节病人免疫功能中起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 探讨内蒙古地区儿童季节性哮喘、鼻炎的病因; 方法采用点刺或皮内试验法,为61例夏秋季哮喘、鼻炎儿童测定变应原,分析致敏原因. 结果 特异性皮肤试验花粉、真菌、尘螨、屋尘皮试依次呈强阳性反应. 结论 内蒙古地区季节性哮喘儿童主要气传致敏原是:花粉、真菌、尘螨、屋尘.
  • 摘要:目的 评价阿罗格(R)-标准化变应原制剂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方法 对185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采用标准化变应原混合螨(屋尘螨50%:粉尘螨50%,164例),霉菌Ⅰ制剂(6例)、霉菌Ⅱ制剂(8例)、霉菌混合制剂(霉菌Ⅰ 50%:霉菌Ⅱ50%,7例)进行脱敏治疗,观察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结果 在初始治疗及维持治疗中,临床不良反应率为3.1%. 结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使用标准化变应原制剂进行脱敏治疗,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
  • 摘要: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近10年来在西方国家呈持续增加趋势,其中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备受人们关注.大约30%的成人在一生中至少有1次以上对食物的不良反应经历.食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to food)包括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和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FI).FA用于描述由特殊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而FI则用于描述摄入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发生异常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是非免疫介导的,可以包括代谢异常(如乳糖酶缺乏)、机体本身的特异反应性或是机体对某些食物内含的药物成分(如久置奶酪中含的酪胺)的易感性增高等.本文研究儿童食物过敏,1 流行病学,2 发病机制,3 临床表现,4 预后。
  • 摘要:急性全身过敏反应(anaphylaxis)最早由Richet和Portier在1902年提出,目前的定义是指:累及两个以上脏器的即刻反应,主要是由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的活性介质所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症者为自限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急性全身过敏反应的实际发生率远高于目前的报道数据,而且发生率在上升,据估计全美国至少有410万人有发生急性全身过敏反应的危险,每年有6万3千例新发病例.由于研究方法和对象不一,患病率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法国约70/1万人发生过即刻过敏反应.本文研究急性全身过敏反应的诊治。
  • 摘要:目的:首次调查了解营口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1)对象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0~14岁儿童(1989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出生)为本次调查对象.应调查11 096人,实际调查11 045人,失访51人(0.46%).其中男5 655人(51.2%),女5 390人(48.8%),男女之比为1.05∶1.少数民族324人(2.9%).(2)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依据2000年中国0~14岁儿童哮喘调查方案,在辽宁省儿童哮喘协作组的指导下,分别从站前区、西市区各抽样4个社区,包括散居儿童、幼儿园,小学、中学0~14岁儿童.调查方式为集中调查和分散家访.参加调查人员均为儿科主治医师以上医生,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诊断标准,统一调查表的填写方法.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结果 (1)总患病率;诊断哮喘的儿童共112人,患病率为1.01%,其中3岁以上哮喘儿童85人(75.9%),3岁以下哮喘儿童8人(7.1%),咳嗽变异性哮喘7人(6.3%),可疑哮喘12人(10.7%);2年内仍发作的哮喘儿童79人,现患率0.72%。
  • 摘要:变态反应治疗室是医院变态反应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接所有的变态反应科的皮内试验、点刺试验、划痕试验、班贴试验、静脉抽血、肌肉注射、脱敏治疗(进口、国产)等的治疗工作,在变态反应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它不仅要尽快消除机体的不适,而且要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满足病人和家属的要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